旅行·在路上古代文化知途乐

4 洛阳怎么跑到日本去了?

2017-04-25  本文已影响161人  8月的荷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还记得方广寺的那口大钟和上面的铭文吗?

洛阳东麓 舍那道场 耸室琼殿 横虹画梁

  参差万瓦 崔嵬长廊 玲珑八面 焜耀十方

  院象兜夜 刹甲支桑 新钟高挂 高音永锽

  响应远近 律中宫商 十八声缦 百八声忙

  夜禅画诵 夕灯晨香 上界闻竺 远寺出湘

  东迎素月 西送斜阳 玉笥堀池 丰山降霜

  告怪于汉 救苦于唐 灵异惟夥 功德无量

  所庶几者 国家安康 四海施化 万岁传芳

  君臣丰乐 子孙殷昌 佛门柱础 法社金汤

  英檀之德 山高水长

洛阳是中国河南的城市,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怎么会出现在日本寺庙的大钟上?难到日本也有叫洛阳的地方。

一点没错,“洛阳”跑到了日本,而且不是最近的事,都跑了几百上千年了。日本的“洛阳”就是现在的京都,日本的千年古都,日本人称之为精神家园的城市。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794年(中国唐朝时期),日本天皇迁都至平安京,平安是京都的古称。由于当时日本对大唐文明的顶礼膜拜,全盘汉化,平安京的城市格局也完全按照唐朝都城的布局来设计。整个城市呈方型,内部街坊呈棋盘式分布,设东市、西市等贸易场所,连主要道路的名称都一并移过来,比如,皇宫门面的朱雀大街。

唐长安城 图片来自网络
日本平安城 图片来自网络

但有一点日本模仿不来,这就是中国的“两京”现象,中国周、汉、唐,都有两京,即西边的长安和东边的洛阳。西周在长安,东周在洛阳;西汉在长安,东汉在洛阳;唐代长安为京城,洛阳为副都。日本地域狭小,当时的经济规模有限,估计是没有条件也没有必要设两京。于是日本人想了个折中的办法,把当时的京都(平安)城人为地划分为右京和左京。右京,也就是城的西边部分叫长安;左京,也就是城的东边部分叫洛阳。在同一个城市体现了中国的两京情况,满足了学习大唐就要“学得像”的欲望。日本人学习的一根筋和执著劲还体现在他们的全面质量管理和产业集群建设中,这是后话,下次开篇专门说。

后来,西边的部分由于地势较低,经常被水淹,城市中心逐渐往东移,人们也就逐渐用东边部分的名称——洛阳来称呼京都了。到了丰臣秀吉时代,也就是中国明朝的时候,丰臣秀吉在旧京都“洛阳”部分(也就是东部),重新规划了京都城,形成了京都现在的格局。中国人到哪里去,常用“上”这个字,比如“上北京”,“上南京”。日本人去京都,简称“上洛”,就是上洛阳的意思。“上洛”两个字经常出现在日本各种文学作品中。

丰臣秀吉时代的京都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的京都人仍然把“洛”字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公司叫××洛阳株式会社,当地产的饮料取名洛水,京都的公交车叫洛BUS。他们还有一所洛阳工业高校。

洛BUS 图片来自网络 4 洛阳怎么跑到日本去了?

由此可见,方广寺大钟铭文开头就写“洛阳东麓” 就可以理解了,实际上就是京都东边山角下的意思。

你知道吗,这大钟的铭文中的两句诗文还曾引发了一场战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