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

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

2017-02-09  本文已影响0人  剪剪风

       一次,与多年不见的旧日友人相聚,发现他最大的变化,就是身上少了许多年轻时候的戾气,而相比从前更多了几分和颜悦色的柔和。

          他说:“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之后才明白,人活着总得有所畏惧才能更好的规范自己的言行。从前,对自己看不惯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恨之入骨的感觉,如今早已习惯了人的两面性,毕竟每个人都是由优点和缺点共同组成的,看人看事本该一分为二的看。”

         朋友从事文玩收藏买卖工作,他说原来自己的知识储备太匮乏,真正走上这条路以后才发现这个行业大咖云集。当别人滔滔不绝的介绍哪件文物出自哪个年代,又是何时出土或者很详细的讲解有关某件文物的历史文化之时,自己真是有种无地自容的感觉。因为这,这些年恶补了不少历史知识以及文物收藏方面的大作。他说,正是这些书以及身边接触的那些文化层次比较高的人对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从前那种棱角分明,嫉恶如仇的性情,对人对事也更多了一份敬畏之心。

       敬畏,其实是人生的大智慧。

      读《曾国藩家书》时,记得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当时,曾国藩的幕僚中有所谓的“三圣七贤”,据说都是名及一时的礼理学大家。曾国藩仰慕他们的名声,于是把他们招进来,每日只替他们安排好衣食住行,却不让他们担任具体职务。

       一日,曾国藩与幕僚之一李鸿裔在室中谈话,正巧有客人来,曾国藩出去接待客人,留下李鸿裔独自在室内。于是这老兄开始随便翻看桌上文稿,看到有一篇《不动心说》是某一位老儒所写。这老儒即是十个圣贤中的一个,文中有段话这样说:“你把我放在美丽的姑娘面前,我会动好色之心吗?我不会。你再把我放在大红的顶戴面前,我会动高官厚禄之心吗?我不会。”李鸿裔看到这,觉得非常可笑,于是拿起笔在上边戏题道:“美丽姑娘前,大红顶戴旁,你心都不动,只想见中堂。”这老兄,写完后飘然离去。

    曾国藩送走客人,回到书房,看到所题的文字,叹声说:“一定是这小子干的。”便立刻差人找来李鸿裔,然后跟他说:“这些人虽然难免有欺世盗名的成分,但能够达到今天这个地位,靠的也正是这个虚名。现在你一定要揭穿他,使他们失去衣食来源,那他们对你的仇恨,岂能是平常言语之间的仇怨可比的。杀身灭族的大祸,都引伏在里边了。”听完曾国藩这番话,李鸿裔顿时一身冷汗,于是非常诚恳的接受了教诲,从此后渐渐收敛自己,谨言慎行。

      敬畏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也是一种行为准则。曾国藩说自己平生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他一生始终常怀敬畏之心,坚守做人为官的基本准则,最终一路平步青云,大业辉煌,成就了自我。

           印象中也曾有过类似的事。那一年,自己工作的环境是一家管理比较混乱的私营企业。老板属于典型的暴发户出身,每日穿着打扮都带着一种铜臭气。

      对员工从来都是一副颐指气使的做派,动不动就骂人,平常被他贬损嘲讽的员工更不在少数。时间一长,大家都在心里暗暗较劲,有些事也就少了很多执行的力度。

      当时估计是受大环境影响,他也学别人到处去听一些有关企业管理的课。

        有一次,不惜花重金从北京请回一个据说很有名气的讲师来给员工授课。课程的主要内容,就是告诉大家要对自己的老板心存敬畏之心,换句话说,合格的员工必须做到对老板言听计从。

    事后,甚至还要求大家写一些听课感想。那时候,虽然大家都交了自己的感想,但是很多人心里是不服气的。

      事后想想,我也觉得挺可笑的。一个真正卓越的管理者,无论面对什么人首先自己做到谦逊低调。所谓的大智者必谦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经营管理一个企业,敬畏之心不是单项行为,敬畏应该是相互的。而不是像他这样只想一味地用一种强行的手段去迫使别人服从。

       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已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

         所以,无论我们身处多高的地位,心里时刻都要装着一个“怕”字,因为只有心怀敬畏,才会牢记“慎独”,才能知方圆,守规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