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陈岙村10年“逆袭”:化身绿色“聚宝盆”
图为:古榕树成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一道美丽的风景 范宇斌 摄
中新网温州8月1日电(记者 邵燕飞 实习生 范宇斌)浙南大罗山南麓,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十年“逆袭”,完成了从“重污染工业村”到“宜居宜业村”的美丽蝶变。
潺潺流水,参天榕树,村民坐在湖桥柳色中,轻摇蒲扇……实现“退二进三”的产业转型,陈岙村因地制宜,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养老养生产业、农家乐等。
图为:两位瑞安市民正在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游玩 范宇斌 摄
眼下,坐拥绿水青山的陈岙村,开发山水资源以景生财,盘活低效用地以地生财,优美的环境成为了该村的“摇钱树”,旅游业的兴盛改善了村民们的生活。当前,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90余万元(人民币,下同),净资8000余万元。
但在十年前,陈岙村还是一个交通闭塞、环境糟糕、村集体收入负债130万元的集体经济薄弱村。
“十几年前,村里因发展电镀、水暖、冶炼等工业,污染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居住环境,还导致了村子里的几株古榕树相继死亡。”陈岙村村民陈圣华说。
其所说的情况,让陈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陈众芳不堪回首。“正是从那时起,村民们意识到了生态环境之重要,皆认为绝对不能再这样发展下去了。”
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村居 范宇斌 摄
陈岙人痛定思痛,从“治水”开始“治村”。
一座山塘、三条蓄水堰坝和一座自来水厂陆续建成,不仅解决了村民用水困难,还将多余的水资源有偿供应给附近企业,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86万多元,赚得了“第一桶金”。
此外,陈岙村还搬迁走了100多家企业,工业污染源彻底得到整治,并投入2200余万元对小流域沿岸进行景观提升改造,形成了一条长达3公里的生态景观。
除了治水,陈岙人还向山里“进军”,开展“青山白化”整治行动,共迁移了陈岙周边山体上的坟墓5000多穴,整理出几十亩山地。
“治水”“治山”换来了清新空气、郁郁青山、潺潺绿水。
“生态环境治理好了,还要让陈岙人像城里人一样生活。”陈众芳表示,村两委以村集体的钱作引子,集中民间资金投入村庄建设,启动旧村改造。
从一纸村庄整体规划,如今跃然成为现实,充满江南民居韵味的新村居与陈岙的青山绿水和谐相融。
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风光 范宇斌 摄
“家住乡村却享受城市般的便捷,而堵车、空气污染等‘城市病’都不存在。”陈岙村村民夏宁云对2万多平方米的地下车库赞不绝口,“770个车位,平均每户人家有2个车位,人车分流让村子安静有序。”
如今这个处处散发“绿富美”气质的村庄,也吸引了更多人选择在此养老。
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露天游泳场 范宇斌 摄
陈圣尧和老伴退休后,住在190平方米的别墅式套房里,每天和朋友一起相约到大罗山晨练,生活十分惬意。他说:“现在的陈岙村是水泥路最长,汽车最洋,山水最甜,榕树底下好乘凉。”
乡村旅游带动了村民致富,68岁的村民董碎香在景区经营着一家小吃摊,每个月可以拿到3000元的工资,她说:“像我这样的老太婆都能赚到钱了,现在的日子真是幸福。”
陈岙,从“脏乱臭”化身绿色“聚宝盆”,荣誉接踵而至:全国文明村、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下一步,该村将努力打造成为浙南闽北乡村山水休闲旅游目的地。
图为:浙江瑞安塘下镇陈岙村一棵因工业污染而枯死的古榕树 陈曼曼 摄
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中国生根发芽,而今,越来越多像陈岙这样的地方以碧山清流为发展底色,带来中国乡村的振兴,续写绿色崛起的更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