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本质,是跨时空社交
文/王冠亚
全文1077字
1
记得我读小学的时候,家里有一套《中国通史故事》,厚厚的三本,加在一起有2000页。
这套书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的,是写给小朋友的一套历史故事通俗读物。从远古的盘古开天辟地讲起,一直到近现代的新中国成立,足足讲了525个故事。
看到第一个故事,我就深深喜欢上了这套书。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感到精神世界得到了极大的扩展。因为在这525个历史故事里,我第一次看到了从夏商周到秦汉魏晋南北朝,再到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全貌。
我渐渐明白,原来在我生活的年代以前,华夏大地上发生过这么多有趣的事儿啊!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我最喜欢魏晋、大唐和民国这三段时期。
2
喜欢魏晋的浪漫。书成换白鹅的书圣王羲之,咏絮喻雪的才女谢道韫,雪夜访戴兴尽而返的名士王子猷,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风雅。
喜欢大唐的自信。天下英雄尽入彀中的李世民,不肯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立志收取关山五十州的李贺,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豪迈。
喜欢民国的热血。不仅有横眉怒目的文人鲁迅,更有一大批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铁血军人。以死明志的张自忠、食不果腹却宁死不屈的杨靖宇、孤军守城的谢晋元,让我见识到了什么是悲壮。
他们本来就不长的一生,就写在这更加短短的一页纸上。时间是没法倒流的,但文字却可以记录。透过字里行间,我感知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而是有血有肉的“人”,以及他们背后的故事。
原来,读书是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跨越空间的沟壑,让我们和那些曾经的他们再度相遇的。
以上,就是我读历史最深刻最真切的感受。
3
上了大学,我学的是金融。一直到参加工作这些年来,大体上都是从事金融方面的业务。
无论是不是做金融的人,都知道有个很厉害的老人家叫巴菲特。和巴菲特吃一顿饭要多少钱呢?2017年的中标价是267万美元,约合1820万元人民币。多少顶级富豪趋之若鹜,就为了和巴菲特交流和探讨些许话题。
当然,如果你出不起那么高价格,又想亲耳聆听巴菲特的教导,还有一个办法是参加BRK年度股东大会。虽然花费可以控制在 2万左右,但舟车劳顿的时间和精力成本也不少。去现场,与其说能学到多少知识,倒不如说主要是感受现场氛围。
所幸的是,我们还可以读书。在这个高度互联的网络世界,那些闪烁着人类灯塔之光的真知灼见,我们早就可以轻易获取。我们无须寒暄,无须谋面,只要对大师感觉兴趣,就可以登堂入室。
读经典,读一流的好书,我们会得到什么?也许什么也得不到,它不一定就让你立刻变得富有或者睿智,甚至还有可能耗费你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但是,如果不读书,我们会失去什么?我们只会把眼界停留在身边的人和琐碎的事,我们终将失去那些有趣的人、睿智的思想,以及高贵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