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书馆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策略大本营:自由,平等,友爱。

《文城》

2021-05-15  本文已影响0人  柒点陆贰

        今天终于闲下来了,闲下来就能够安心的去读读书了。余华的新作《文城》买来已经有了一段时间,今天便用了整半天的时间,把它读完了。

        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呼喊》都曾经看过,看过后感觉虽然余华作品里所表达的痛苦略有些刻意或者说做作,但余华的文字还是极细腻的,因此也颇能引起读者的某些共鸣。

        十年磨一剑,《文城》是余华多年来唯一的一部作品,便自然会认为这部作品会承载着更深刻的内容,但或许是因为仅仅半天就读完,没有细细品味,也或许是因为期望值太高,便很容易会产生盛名之下的错觉。读过之后,并不觉得如何,甚至还有些味同嚼蜡的感觉。

        小说选择了清末到军阀割据那一段时间作为历史背景,的确,那是段法治崩溃的时期,这样的历史背景可以让作者少些顾忌,甚至可以随意发挥。但这样的时代背景却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唐宋明清比起来,这个时期距离现在太近了,近到读者对当时的一些社会状况都有些自己的印象,作者关于当时生活的描述也就经常会与读者的印象相左,一旦被怀疑,那么小说的感染力就会因此而打了折扣。而与现实生活相比,那段时期又太过遥远,远到很少有经历过当时生活的人,读者也不可能对故事的内容有直接的感受,小说的历史大背景也就显得不那么亲切了。

        小说的主角无疑是几名小地主,或者说是几名乡绅。故事讲得就是几名杰出乡绅在那个年代的做为,而这种做为在余华的笔下,无疑展现出了正面的形象。作者似乎要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向读者表达一些当今社会已经日渐消亡的精神、思想。但是毕竟大多数人祖上都不是乡绅,不是小地主,自己爷爷那里口口相传下来的故事,无论如何也谈论不到这样的内容,涉及不到那样的生活,作品与读者之间,自然而然的就有了些许难以逾越的鸿沟。对于小说来说,读者感同身受的代入感是很重要的,这一点这部小说似乎做得不大好。

        我不认为这是一部好的作品,伟大作品几乎都诞生于穷困潦倒的作者之手,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例如杜甫的诗。可能是因为作者功成名就之后,也就失去了静静观察人世真正苦乐的机会,所以余华便很难再写出深刻又真实的作品了。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