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何的写作工坊

奔向“好作家”的进化之路

2020-08-25  本文已影响0人  微醺的猫大王

阿何高阶写作课7期2班--贪睡的猫儿

01 

斯蒂芬在他的自传《写作这回事》中写过这样一段话:

“坏写手怎么也不可能被改造成称职的作家,同样,好作家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伟大的大师。但是一个勉强称职的作家经过辛勤的工作,身心的投入,及时得到帮助,能进步为一个好作家。”

私以为然。

从小到大走着文科路线的我,自认不算是一个“坏写手”,当然也成不了“伟大的大师”。不过,在朝着“好作家”为目标的道路上努力着,现在的我,经过了写作初阶营和高阶营的学习,姑且算得上是一个“勉强称职的作家”了吧。

写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事实上,我一直认为只要你愿意,你随时可以写出无数优美的文字,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动人的情感,一个深刻的领悟。生活中似乎处处蕴藏着惊喜,等待我们去发掘。

正如斯蒂芬金所说,“我相信故事有如埋在地下的化石,是被人们发掘出来的。作家的工作就是利用他/她工具箱里的工具,把每个故事尽量完好无损地从地里挖出来。”

它就在那里,静静地等着你来。

02

但是如何运用有力的工具才是我们面临的难题。

首先想要写出优美的文字,必须有足够的词汇量。

在写作营刚开始时,老师就提出一个非常简单易上手的方法– 词典学习法。每天20页,坚持三个月,可以看完一本词典。

这似乎一点难度也没有,如此简单的方法何不试试?然而试了才知道,这其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坚持。无数次,我想过停一天,就休息一天!然而我总会反问自己,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我还能干什么呢?终于,2个半月的时间,我坚持看完了一遍《现代汉语词典》。翻翻我记满精华词的笔记,满满的成就感。现在,每当写文时,总时不时翻查下小本,看看有没有更为精彩的词被我忽略,这是一个充满惊喜的过程。

第二个非常必要的工具–素材库。

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用到这样那样的素材故事或者案例。然而,这单单靠着临阵磨枪是非常辛苦且耗时的。

想要在写作时犹如探囊取物般,轻而易举的找到和观点匹配的案例,那么唯一的方法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素材库,并竭尽所能的充实它。

素材库的建立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日常所思所见的各种案例故事,丰富我们的素材资源。当你看到一句深刻的句子,当你读到一个感人的故事,当你听朋友说了一段亲身经历,当你对某人某事产生各种感想,不要犹豫,立刻记录下来。

当然,这也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过在此期间,培养我们时刻关注身边事物的思维模式,对于我们现在新媒体写作来说,尤为重要。

事实上,词汇和素材库,作为我们的写作两大利器,也仅仅只是我们写作进化道路的起点。

03

如何更进一步展开创作?

这里不得不提最为重要的写作训练方式– 拆解文章和仿写。事实上,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不简单的方法。

首先,你想写什么样的文章,就去读什么样的文章。不断地自我输入,去和大师们学习,看看他们是如何用词,造句,整理结构的。拆解大师们的文章结构,看看他们如何一句话做到吸引读者,如何合理运用各种素材案例,如何使用华丽的修辞手法,如何引发各种澎湃的情感,如何做到情感的合理过渡,如何让读者彻底沉浸到文章中,如何在最后做到主题的升华。这一切都是如此深奥,然而,在曾经的课堂上却从没有人告诉过我。

所以说,拆解一篇好的文章,胜过读十篇一般的文章。

现在,我们大概已经懵懵懂懂地踏上了这条写作道路。

读书时,开始不自觉地拆解大师的套路,看得懂大师的逻辑,却依然不见得写得好自己的文章。于是,仿写的训练应运而生。

仿写,“仿”的并不是大师的内容,而是大师的逻辑。这一点一定要非常明确。

在刚开始仿写的时候,非常容易被大师们的思维代跑,同样的案例,大师们总是分析的更有深度,角度更加新颖,于是,我们不自觉会对自己产生怀疑,甚至丧失信心。所以千万不要和大师写同样的主题。

换一个主题,按照大师们的逻辑展开,是层层递进还是正反辩论,平行的素材大概需要几个,金句的引用放在段首还是篇末。一步步列出自己的大纲,给自己一个属于大师的结构。

除了仿结构,还可以仿修辞,仿句式。大师的文章读起来为什么脍炙人口,为什么生动活泼,为什么引人入胜。这其中的奥秘就隐藏在他们的句式和修辞之中。找出感觉最经典的几个句子,按照句式一句句仿写,最终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风格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作者的名片之一。

写作的永恒真理,“多读,多写!”别无他法。

04

写文难产大概是所有写手们都会遇到的无法回避的难题。

我的解决方法很简单,就是如《写出我心》作者所说,告诉自己“我写的不是文章,我写的就是垃圾。”然后抛去一切期待的只管继续写下去。

灵感是十分狡猾而微妙的存在,它总是在不经意间从你的脑海中闪过,可能是一个片段,也可能是一句话、一个词。你需要不断地联想,不断地去创造,不断地深挖深挖再深挖,才有可能将一闪而过的灵感变成一篇打破思维的文章。

所以不要怕写出的这些“垃圾”,因为在这之中往往藏着值得深思的灵感。

我朋友是一名编剧,她在写一部警匪片剧本的时候,就曾遇到灵感枯竭的问题。正巧她家当时在装修,她在家监工时看到墙上装了一半的插座,突然文思泉涌,成功在文章中写出贪官将受贿名单藏在插座中的剧情。

灵感其实就是在和你捉迷藏,它一直在那里等你去抓。

05

最后来谈谈写作的初衷是什么?

每一个人的写作初衷都不一样的。有的人是因兴趣,有的人是为学业,有的人是工作需要,有的人是生存手段。

我写作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给人看,而是给自己的纪录片。不是有这样一句话吗,“写作是与自己的对话。”

在写作的过程中,其实是在不断发掘深处的自己。在理清思绪的过程中,一步步构建属于自己的世界。这听起来是不是挺伟大。

我赞同斯蒂芬金对写作的定义:“写作不是人生,它有时是一条重回人生的路径。”

我在迷惘中走上写作的道路,在路途中我找回了快乐,快乐使我坚持在这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