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专辑心理学干货无戒学堂

如何了解你自己是怎么做的决定?

2021-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蔺雪梨

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他的代表作 《思考的快与慢》 中讲述了非常多实用的关于决策方面的观点。

如果你耐心看完今天这篇文章,可以让你提升思维决策的同时,也会少很多坑。

在卡尼曼的书中提到了我们的大脑分为两个系统:一个是快系统,另一个我们暂时称它为“慢系统”。

快系统依赖的是直觉,无意识的思考系统。

但是直觉式的思考模式存在很多的偏见和失误之类的缺陷。

慢系统是需要我们主动去控制有意识的思考系统,同时我们也称它为惰系统。

我们需要它是因为它让我们很难出现形成的典型偏见和失误。

在我们思考或者决策的时候,往往会用上两个系统。但是往往因为慢系统的惰性,所以更多时刻,由快系统做了决策。

比如说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个穿着时尚靓丽的美女,一看就能判定她的性别。

但是如果在泰国的街道上我们再看到时尚靓丽的美女时,我问你那个人是什么性别,你就会开始利用自己观察到的,以及在旅游时看到的人妖表演的演员做对比。

简单来说就是慢系统需要我们去分析和集中精力,甚至需要素材来做对比。

它更像快系统的上司,每当快系统先判断决策搞不定时,就会请求慢系统进行这项工作。

怎么提升快系统的正确率,首先要清楚自己有没有这七点的错误认知:

一、典型偏好

关注典型事件,忽略典型的概率。

有做过一项研究,在地铁上让路人判别那些读报纸的人的学历有多高,很多人联想到的都是博士等高学位人群。

但是如果在逻辑上,这是说不过去的。

因为博士的人数比较少,而且博士不都一定会在地铁上看报纸。

二、可得性偏好

更容易出现大脑中的,人就越容易认为这会发生。

如果我们看到了一些事故的发生,那么我们会在后面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中,会避免去做那方面的事件。

三、因果性偏好

对随机的事件进行因果概率

如果一个人去抽奖,自己没有抽到奖,那么很多人就会怀疑里面是否真的有奖。

但是这只是随机性的事件。

还有一个就是回归平均。

一个人赢了一次就会以为自己会一直赢,直到第三第四次,都会觉得有这个概率,但是也是随机性的事件,根本没有依据。

四、框架效应

如果抽奖的时候告诉你,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会中奖,跟有百分之八十的几率会中奖,你会更倾向于哪一个?

五、光环效应

有人做过这么一个实验,准备好一组词语,分别介绍两个人。

第一个先说好的描述词,再说不好的,之后很多人评价都好的,觉得做错或者有这样的毛病都是情有可原。

第二个则是先说不好的毛病,再说好的,那么很多人的评价就是这样的人不能交流,不可以原谅。

但是两个人唯一的区别就是顺序的不同。

六、锚定效应

比如说看到了两棵树,有人先提出这棵树大概有1200英尺,再问其他人猜测有多高,那么后面基本都会在这个数字左右的数字。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被家暴的人,在下一段感情中依旧可能陷入不幸福中的原因,因为那个人已经锚定在之前的感情中了,认为不打那个人就是最好的相处方式。

怎么解决慢系统的惰性呢?

首先要避开上面的不良效应,接着就是放慢我们的思考,积极刺激出慢系统。就像起床需要闹钟一样,联系一个积极的调出方式。

还有书中好记录两种很好的方式:

一个是事先假定这件事会失败。

比如你要跳槽一家新公司,先以自己理解构想,再以重要性和概率性排序,提前做好防护,防止快系统因为薪水待遇等问题,马上让自己签字了。

再向前推理。

百分之九十的概率,去到新公司因为996生活品质会下降;百分之八十的概率,无法陪伴自己的亲人,百分之百会影响自己做的副业。

或者百分之七十会分配到了不擅长,不合适的工作……

这就是你考虑的过程和结果。

另一个是去到一个舒服的地方去找同时谈谈。

书中说的是饮水机闲谈,在舒适的地方与不带自我感情的人谈一谈,聊天的方式加上自己的反思,更容易做出理智的选择。

还可以多找几个人集思广益,有多几个角度可以参考,让思维更全面。而且有了资料去对比删减版,这样可以加快寻找答案的进度,更快接近你想要的真相。

这就是集体策划的力量。

[无戒学堂]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