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在努力,就有人愿意陪你前行
文/珥尘
尽管人潮拥挤,梦想却是孤独的旅行。然而若能明确方向,你会发现很多人都会为你助力。
图片来自网络2017年10月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上个月10日,我注册了简书,由于恰好是教师节,所以发表了《老师说》,纪念对我影响最深的老师。
当时不知道“投稿须知”的存在,随便投了五个专题,之后,就去忙其它的事情。
本以为在好文如云、大神如潮的简书里,这篇文章会石沉大海,只有我自己可以见证它的产生、发表和淹没。
01. 来自简书专题的回应
当我再次返回简书的时候,收到了散文专题的收录通知,阅读量达到二十左右,还收获一个赞,异常欣喜。
当时隐约发现,在没有粉丝的情况下,文章只有收录专题,才能让更多简友看到。
于是我等待着,等待其它专题的收录通知,等待其它专题的关注者看到我的文章,了解我的老师,提出批评和建议。
然而,等来的都是拒稿消息,与拒稿通知一同送达的还有各专题的简信,简短地表明遗憾和鼓励,并附带了投稿须知的链接。
能收到编辑的回复,我十分满足。之前给期刊投过稿,大多时候杳无音信,连对方收没收到都无法确认。
初次相遇,就喜欢上了这里。后来的两天,又忍不住发了两篇,阅读量从20+增加到30+。
在大多数人眼里,这个阅读量低到可以忽略,但我依然很开心,因为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能得到回应。
02. 来自父母的支持
我把在简书写文的事告诉了父母,他们表示支持,丝毫没有表现出写作占用撰写论文和复习考试时间的担心。
妈妈不了解简书,但她知道微信公众号的文章阅读量越多、点赞越多、关注者越多就越好,至于哪里好,我想她应该不清楚。
她很自然地把这个规律运用到简书里,说要注册简书,当我的粉丝,为我的每篇文章点赞,也要把她的朋友、同事都拉进“点赞队伍”里。
我说你一直都是我的粉丝啊,但我希望收获真正的读者,是因为喜欢我的文章才来读。
爸爸说,对的,咱们要比实力,不是人脉。
其实一直都是这样,不论我做什么决定,他们都不反对。有时候我的决定欠妥,他们会告诉我这么做可能会遇到什么麻烦,并提出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依然在我手里。
他们都是为我好。
他们怕我选择艰难的路将面临很多次失败,怕我受挫后爬不起来……
但如果我执意选择一条难走的路,他们会为我骄傲。
第一次低谷期是在公开发表了第九篇文章《忆·伊春行》之后。
对这篇文章期望很高,因为它记录了我的成长,也希望读者能从中汲取力量。发表一天后,阅读量只有40+,我开始对自己产生怀疑。
03. 来自陌生简友的鼓励
除亲朋以外,他是第一个真正喜欢我的文字的人。
在简书里邂逅第一篇文章后,他点进我的主页又看了其它的文章,并给予反馈。对于原创者,尤其是初出茅庐的原创者,有人愿意读、愿意交流,是莫大的鼓励。
我感谢他的支持,他欣赏我的文字。
《忆·伊春行》遭遇瓶颈,我主动给他发简信,表达了对认真创作的作品只有40+阅读量的遗憾,以及由此引起的内心的落差和郁闷,还有对自己的怀疑。
原本只是想倾诉。
他说帮我分享到新浪微博去,并提醒我“自己的看法最重要,要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昨天登录微博,看到通知里与我相关的十条消息,其中大部分是他分享的我的简书文章,比我自己分享的次数还要多。
又一股暖流——最早的分享时间,是在聊天之前。
既然收获了这样的读者,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很庆幸,来简书还不到一个月,我们就相遇。
04. 来自树洞群的温暖
今天是加入树洞群的第四天,码文的时候晚间点评还没有开始。
第一天进群时,错过了点评时间,第二天,我分享了《忆·伊春行》。
毕竟自己很钟意,想让更多人看到的愿望就更加强烈,就像发现一家好吃的店,会忍不住推荐给更多人。
分享后,文章得到编辑和简友的指点。通过回复内容,我感受到她们的认真细致,点评从文章的结构、内容到错别字、排版,面面俱到,专业又暖心。
来自树洞群的指点19:30—20:30是文章点评时间,每人每天只能发一次链接。分享的文章可以收到编辑和简友的点评和建议。
我喜欢这个规则,规定时间段可以使我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做自己的事情,又不会错过分享和提高的机会;规定数量可以在有限时间内,使更多作者接受帮助和指导。
我们素未谋面,但由于对文字的喜爱相遇,相互取暖,一起成长,冰冷的屏幕和方块字也有了温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你和昨天的我一样迷茫,请千万别着急。
后天是来简书一个月的纪念日,我调整好状态,写下第十篇文章,也就是这篇,迎接新的开始。
也许在之后的某一天,我还会像前两天一样,怀疑又彷徨,再次陷入低谷期,但那又怎样?至少,现在我相信自己可以重新振作,继续前行。
谁说梦想是孤独的旅行?只要你在努力,就有人愿意与你同行。
我再一次告诉自己——你一定要努力,但千万别着急。
同行者,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