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嫌疑人X的献身》谈谈推理
大家好。
今天我的身份是失踪已久的荔枝电台悬疑版块的主播名侦探的狗仔队。
今天想讲的主题是:《中国式推理与悬疑电影与原著的关系》。
以前在节目中我时常提起,什么叫本格推理以及本格推理与悬疑的差别。
刻板的定义我们不想说。我们来举个例子。
【老王死了,死在浴室里,一个人,地上有枪。】
侦探老赵调查过程中发现遭到重重谜团:为什么死者手上没有硝烟反应?为什么枪支掉落在左撇子老王的右手方向?老赵还原作案现场,详细解释凶手如何在看似密室的地方用这把枪弄死了老王。凶手锁定了,案件明朗了。
—————这叫本格推理。
【老王死了,死在浴室里,一个人,地上有枪。】
侦探老赵调查过程中发现遭到重重谜团,为什么浴室里有神秘符号?为什么老王的秘密情妇忽然失踪?老赵调查死者的社会关系显示老王其实是贩毒集团头目,被情妇和手下联合搞死了。
——————这叫悬疑。
很明朗了。
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有悬疑成分。但本格推理只围绕“解密”这一部分进行,可以说最简单也最纯粹。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说“推理”这个词。
“推理”二字是日本明治维新后废止汉字后,停止使用“侦探”的“侦”字的时期产生的称呼。原“侦探小说”的代称。后来也就成为了一个小说派别的名称、沿用至今。
后来语言的舶来与借用中,汉语吸收了大量外来词语,“推理”也这样进入了中文词汇里。
所以以前的“侦探小说”也就是如今的推理小说。
从鼎鼎大名的福尔摩斯,到日本如今派别林立的日本推理小说,都可以归入这个行列。
“推理”做动词、是一种“运用理智从某些前提产生结论”的动作。
“悬疑”做名词,是一种“充满悬念,看不清楚状态”。
二者互为表里。
说白了,悬疑小说,推理小说,或者侦探小说,只是一种东西的不同叫法。
在单位叫老王,出门叫王处长,回家叫老不死的,都是老王这个人,没变。
但是本格推理这个东西,是不可以乱叫的。
只有专注于解谜的那一种推理才有资格叫本格推理。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
中国其实缺少推理电影,当然有是有的。电视剧倒是有的,也不乏优秀的作品。
今天我们不表扬不批评,就事论事。
《嫌疑人X的献身》这部电影,前天我去电影院看了,支持了一下票房。
发现长处的同时也有一些问题。
好了,问题时间。
《嫌疑人X的献身》是本格推理吗?举手回答。
好的。
正确答案正如大家所想。不是的。
那么它是推理吗?
那毫无疑问是的。
你看它很符合定义嘛。
你看全片围绕的是石泓如何杀死的死者而展开的吗?唐川怎么想通的你知道吗?知道?really?导演就没拍你咋知道的。
当然了东野圭吾也没写。
东野大神原作的最大意义根本不在于解谜——而这才是本格推理的目的。
那既然原作不是本格推理,那它想表达什么呢?
这不得不说一下日本推理的流派。
那真是多如牛毛。
其中不得不提的有一个叫社会派。
说白了就是用凶杀案去揭露一下社会阴暗,反思一下丑恶人性。其实很有严肃文学的意味。
这一派大咖特著名的有松本清张。
而本部电影的原作者东野圭吾,除了处女作《放学后》基本也都属于社会派类型。
所以电影的原作的目的还是揭露社会黑暗,抒发人性反思。
那电影做到了吗?
很遗憾……
它做到了。
最为中国式表达的悬疑片,本片在结尾最大程度地讴歌了无私的人性和滴水之恩掉脑袋相报的伟大心灵。
不得不说,主旨传达得很好。光辉伟大。
呵呵。
然后作为推理的那一部分呢?
再次遗憾……
它完全没有做到。
原作小说最大看点就在于已经知道了凶手的案件,是如何瞒过警察和观众的。读者看书时有一种“哎?难道他们不知道是A杀了B吗?怎么把C抓起来了?C咋的了?”的疑问。直到最后一刻才恍然大悟,通过故事感受到作者想讲的话,全程的隐忍在结尾爆发,也能和B感同身受。
全片应该严格按照时间顺序,而不是忽然插入倒叙,让人先产生疑问,“诶?B死了?谁杀的?”又看到倒叙那一段“哦,A杀的。”打消了疑问的念头。这样后面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只会觉得“这片里的警察都是傻X,进了B的圈套而已”,最后揭开真相的时候,观众早被傻X的剧情磨没了耐性,谁管你真相是个球。
让人不带着问题去看的悬疑电影,也就和泡面番没什么区别了。
最后我觉得两位主演发挥稳定,冲二位去的迷妹肯定值了。
然后,我心里有一个小小遗憾就是书里写的“仿佛呕出灵魂般的嘶喊”没有演出来。挺期待的,那本来是石神最绝望的呐喊的。可能中国人比较内敛,有什么情感不太喜欢用喊的吧。
(完)
从《嫌疑人X的献身》谈谈推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