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思维模型#4.23
所谓编剧思维模型,其实就是打造人设的能力。
编剧思维模型作为一名编剧科班毕业生,这一套人设打造办法不说耳熟能详,每一点其实都知道如何在人物创作中运用。这套思维模型对于我自己,最难的不是理解它,而是如何把它运用到自己的身上——我想要给自己打造一个什么样的人设?
我的定义是:我想要、将要成为的那个人设——成长规划推广者。
以下是我的小传。
和许多人的童年不一样,我从小就是可以自己做主的:我是学毛笔,还是学国画;我是学乒乓球,还是学跆拳道;我是读南山,还是读绵中;我是读文科,还是读理科;我是选普考,还是选艺考。在每一次选择面前,我爸总是跟我说,这一切都是你自己的选择,长大以后,你不能怪我。
后来,我就长大了,我确实没有办法怪任何人,因为一切,都是我自己清晰做出的选择,无论我那时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无论我当时是否明白,我的每一个决定,会改变我怎样的未来。
为什么会学毛笔和乒乓球,因为好玩;为什么会学国画,因为好看;为什么学跆拳道,因为打架威风;为什么读南山,因为南山照片最漂亮;为什么选文科,因为我不喜欢理科班主任;为什么选艺考学编剧,因为我想读的专业都只招理科生,就这个看着还有点趣。
那我得到了好结果吗?当然是,没有。因为所有的选择,都是我当下的真实感受,都是激情选择,没有目的,也就没有结果。我爸将“选择权”交给了我,却没有把“如何选择”教会我。我看似掌控着我的成长,看似总是顺心而为,但我却从不知道未来在何方。
站在迷茫的人生路口,点亮我脚下路的,是“成长规划”。人生充满随机性,而我的最优解,应该是最匹配我“规划路径”的那一个。如果每一次选择都是积累,那么近三十年过去,我的人生在复利之下,该有多么辉煌?
现在的我,藏着过去我走过的每一步。虽然成长没有后悔药,我无法回到二十多年前,替自己规划成长,替自己最优选择,但这些错误,却将我一步一步推到“成长规划”面前,指引我,成为它的推广者。
人生漫漫,时间不歇,成长不止。我们不仅要成长,还要有规划,让每一秒时间,每一次努力,都成为营养液,浇灌我们的人生主线,不浪费一次选择,对自己做价值投资。
而我的人生主线是:发掘自己的潜能,实现有价值的成长,并在这个过程中,帮助更多的人,让他们也能发掘自己的潜能,并实现价值与成长。
为此,我甘愿成为一名成长规划推广者,并为之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