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优秀的将军在打仗时,往往会做这三件事
一位优秀的将军在打仗时,往往会做这三件事
自古以来,在古今历史战事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一位高明而优秀的将军往往能带领自己的军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赢得许多胜仗。如:精忠报国岳飞岳家军,抗倭民族英雄戚继光戚家军,抗清名将郑成功,抗辽名将杨家将等等。
在这些英雄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行军作战时,会依照兵法做这三件事。
兵法有云:
杀敌者,怒也;
欲使士兵英勇杀敌,就要激起士兵同仇敌忾的士气。
古人作战讲究“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这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岳家军、杨家将精忠报国,为国而战。戚继光戚家军、郑成功为民族、人民而战,奋勇杀敌。他们所带的士兵无不对侵犯边疆的倭寇蛮敌同仇敌忾。
取敌之利者,货也。
欲使士兵敢于夺取敌方的军需物资,就必须对其采取物资奖励措施。
自古以来,有句老话,“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并非虚言。在打仗后进行物资奖励,不仅是对作战能力的认可,更是一种英勇士气表现的嘉奖,更是一种自豪与骄傲。利用差异性调动主动积极性是每一位优秀将领必备的战术之一。
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将被缴的敌方战车换上己方旗帜,编入我方军队行列。善待被俘虏的敌军士兵,给予足够的补给,这就是所说的战胜了敌人,又增强了己军的战斗力。
英明的将帅不但能善于激发士兵们作战的勇气,更能利用敌方物资来增强己方实力。自古兵法讲究善待俘虏,用实际行动和精神力量来削弱敌方的敌对心理,进而瓦解敌方的斗志,从而增强己方的战斗力。
在历史上,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最后化敌为友。林肯也曾说过:“消灭敌人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敌人变成朋友。”这些都是与兵法中“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同一个战略思想。
故《孙子兵法》有云:
杀敌者,怒也;
取敌之利者,货也。
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