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教育学心理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教育

教师不止教学,还有诗和远方

2016-06-16  本文已影响0人  秣陵秋_

2015年4月13日,河南省试验中学某老师递出辞职信,称:“世界那么大,我要去看看”;2015年9月2日,江苏省仪征市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因‘职场黑幕’跳楼身亡;2016年5月26日,乐山犍为县某高三教师带病上课、讲台上病亡……网上还一直流传着教师被学生和家长误会甚至殴打的事件……大数据时代,这些浸着人间烟火的‘新闻’表明教师是一个受人瞩目的职业,似乎也说明教师是很难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职业。对于教师,大多数人的印象就是有知识、品德高尚、无私奉献,像辛勤的园丁、像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他们认为教师的一生,三分之一在讲台上,三分之一是在办公室里,三分之一在学生身上;披星戴月忙碌着教学工作,当了教师也就意味着过上了一眼万年的生活……我曾经也这样看待这份‘阳光下的职业’。

2015年9月1日,师范院校毕业的我正式踏上讲台,带着一丝青涩、一丝忐忑但更多的是一种探寻。虽然大学主修师范课程,可并没有多少教学实践经验。走上讲台仅仅出于一种对文学的热爱,记得当时的心愿就是能够把这么多年习得的文化精华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开来。对这个职业本身的意义,我并没有思考太多甚至有些接受无力。由于个性使然,我追求丰富的人生体验、享受未知生活带来的惊喜和刺激,教师这份职业在那时的我看来并不具备满足个性追求的特质。涉世未深的我没有裴多菲为自由抛弃生活的魄力,于是怀着些许期待与不甘,充满矛盾的开始了教师生涯。没有意料到的是,近一年的工作让我有满满的获得感!原来教师不仅只是教学,还有诗和远方。

“教学是经验的交流与分享,这种经验不只是理论知识,更是一种人生经历”。(——《教育七律》译言古登堡计划)追溯教育的源头,我们会发现那是人类为了自身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为了下一代能习得生存之道而创造的交流形式。漫长的岁月证明,人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直至学习者有一天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然而,我们在某种程度上却忽视了传授者的发展。作为教育者,无论是从职业要求方面来看还是从个人需求方面来讲,都应该不断争取和创造条件提高专业能力并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教者必须和学者一起进步,甚至要比学者进步得更快才能继续教育事业。正是“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学记·礼记》)不管是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青春活力的青年教师,都要坚持提高自己,因为这是拥有幸福感和获得感的根本途径。

开学第一节课,带着学生熟悉新课本。学生们兴致勃勃、沙沙地翻着书。我让他们找出最感兴趣的文章,也可以提出疑问。实际上,我自己并没有提前看过课文,但非常相信自己的知识面,于是信心满满的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女孩们说自己很想学习第一篇课文《绿叶的梦》,有调皮的孩子说自己对《小兵张嘎夺枪记》感兴趣,一群男生说自己喜欢《火烧云》…….. “老师,火烧云是什么呀?”突然,一个戴着眼镜的小个子男孩站起来大声的问。我愣了一下,马上在脑海里想出圆场的话来:“这是一种很美丽、很壮观的自然景象。它是怎么形成、长什么样子呢?以后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大家就知道了。”当时我确实不知道火烧云是什么样的,只猜想是由于太阳光照射形成的奇特景象,可是这样一知半解的答案告诉学生丝毫没有说服力,可能还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明白原来不备课、不做充分的教学设计,上课就会失去教师的组织地位。自此,我上课都会做详细的准备工作,拟好至少两份教案,广泛查阅资料补充与每节课相关的知识,虽然有些知识点上课没有涉及到,但我感觉前所未有的胸有成竹。有一天,送学生出校门,夕阳映红了远方的天空。学生指着西边说:“老师,那片天空真美,好像火烧云啊!不过火烧云一般是夏天才有。”那一刻,我心里无比欣慰,仿佛真的看到了难得一见的火烧云。

语文是与生活联系紧密的课程。如果说看得见的‘衣食住行’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条件,那么丰富的精神世界就是生存得更有意义的核心基础。教育带给人的应该是生活、是丰富的精神世界、是能感知和追求美好的灵魂。在成为一名语文老师之前,我好像身处一间空得只有光明的房子,能模糊而又迷茫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但找不到方向和目标。我渴望能够将充溢着的、莫名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也期待着“行万里路”去见识书中描绘的美好。可似乎缺少了前进一步的动力和途径。偶然一次,翻着语文教材,看到这样一段学习要求: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欣赏大自然中那些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象”,享受美好的事物带来的乐趣。再看单元课文,诸如钱塘江大潮、桂林山水、丽江古城、四川藏龙山上的五彩池……这些闻名遐迩的美好我似乎鲜有亲身体验过,但心中充满了向往,我想学生应该也会和我一样吧。教授《观潮》前,我进行了详细备课,在网上搜集了很多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以及视频,结合课文的描写,带着学生领略钱塘江大潮摄人心魄的壮观。学生们学习的劲头十足,激情澎湃的朗读描写大潮来势汹涌的句子,在看视频时发出一声声惊叹!看着学生们的积极反应,我既高兴又觉得词穷。在我看来,他们是活泼的、是有审美能力的一群小天使。但我没有办法用更有感染力的语言及方法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美感,所有的欢愉只不过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而已。那年的国庆节,正遇上钱塘江观潮的好时机,我立刻背起行囊赶到现场,没有担心费用问题、也不用担心没人分享体验的快乐,因为我知道,亲身经历一次的分享比单纯的向往的共鸣更有力量。长假回来之后,我把这次旅行拍的视频、照片给学生们看,给他们讲了讲亲眼看到钱塘江大潮的感受。环顾台下,我看到他们更加憧憬大自然的奇妙景象,除此之外,更多了一份探求的渴望。

课后好几个学生都写了课文《观潮》的读后感,文章中对钱塘江大潮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有学生模仿课文写了一篇《雷雨之夜的》,描绘雷雨天的惊心动魄;还有学生兴冲冲地告诉我,她也希望以后能成为一名老师,与学生分享经历的感动和美好……

我无法用语言形容那时的心情,只记得一股莫名的激动、欣慰甚至可以说是某种成就感一齐涌上心头。我被学生感动了,也被远方的景象震撼了!或许此时的我,身为一名语文老师从这个职业里拥有了对于我来说曾经心向往之的获得感。

往后的日子里,我会继续背上行囊,搜集人生的经验,然后倾囊相授,与学生们共享经历的美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