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旅行 ·在澳门 |【连载八】澳门味道
"澳门味道"这个名称是我前几天在澳门中央图书馆看到的一本书名,在这儿就直接拿来用了,因为我想没有比这四个字更能概括或总结我这一个星期以来在澳门所品尝到的美食了。
一碗最贵的麻辣烫
那天坐巴士从澳门大学回来,下着大雨。突然在路上看见了"麻辣烫"这三个字,犹如一剂强心针,让疲惫的我一下子"醒"了过来。
这是我在澳门看到的第一家有如此熟悉的国内味道的小吃店了。
小店这两天新开张。老板是北方人,操着一口浓重的东北口音。店内三个小伙计从长相与口音来判断,可能都是澳门本地人。
这里的麻辣烫是按秤斤量来算的,我很不习惯,点单时也没个数,等到最后秤的时候一看,已经差不多100块了,索性又加了点蔬菜凑满了100整数。
吃麻辣烫居然花了100元,这可是头一回哦!不过话说回来,味儿还是那正宗的味儿,吃嘛嘛香。
就当是庆贺这个小吃店在澳门新开张的一份薄礼吧。祝小店大吉大利!红红火火!
虽说麻辣烫算不上是正宗的澳门味道,但现如今也开始融入到了当地美食中,应该也算是澳门味道中的一个"新移民"了吧。
一碗记忆中的鱼片粥
珠记这家店就在观音像对面的马路上,我是去打听有关科学馆何时重开事宜时偶尔发现的。
喜欢它不为别的,就为了一碗记忆中的鱼片粥。
以前去广州出差,总喜欢去酒店附近的小吃店吃上一碗,那时候便记住了鱼片粥和瘦肉皮蛋粥的味道,并从此落下了不解之缘。
除了这碗鱼片粥,我还点了它家的特色菜-鲮鱼球莱,它和肉丸粥、云蚕面并称为他们家的"镇店三宝"。
后来我还吃过它家的云吞面加空心菜,味道也不错,喜欢是自然的咯。
不过珠记的这碗鱼片粥,与广州那碗粥相比,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或许只是我先入为主的原因吧。
从店家招牌"60年老字号"来看,应该已有多年的经营历史了,店堂内也醒目地题着"面食专家"这几个字。我想自然是有其道理的。
如果哪天你去澳门科学馆或观音像,不妨去那儿坐坐,叫上一碗粥或面,再叫上一盘菜就完事儿了,关键是它家还有Wi-Fi提供。
一碗祖传的鱼丸汤
去大三巴牌坊时,途径大三巴美食一条街。街上看见有个小伙举着个牌儿,上面画着一碗鱼丸汤,那画面一看就让我想起曾在广州和香港吃过的四丸汤,已经好久没尝,所以就毫不犹豫地拐进了那条"死胡同"。
这家小店是店老板岳父母的爸爸妈妈开的,然后传给了他的岳父母,再然后当然就传给了他。
小店门口挂着老板和许多香港等地演员的合照,不过我都叫不上名字来。
看见鱼丸边上的虾丸和牛肉丸,那品相不禁让我也想尝一尝,于是就跟老板提议:可不可以将鱼丸、牛肉丸和虾丸放一块儿煮,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所有丸子都是现做的,所以吃口很新鲜,那汤的鲜美味就别提了,光喝汤就感觉已经很满足了。
不过本人觉着三种丸子当中还是鱼丸最Q弹,牛肉丸和虾丸相比之下显得有些一般般,可老板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三种丸子旗鼓相当,是他们家不可或缺的传家菜。
一碗日思夜想的牛杂汤
以前,在上海建国西路上有家店,专卖牛杂粉丝汤,好吃得不得了,我和Carol一直去吃。后来搬迁到浦东之后偶尔路过,却发现那家店已经不在了。
这次去澳门,在大三巴街和官也街上都看到有牛杂汤卖,自然是不会错过的!
澳门的牛杂汤和建国路上的那家不同,它是原汁原味的广东做法:将萝卜、牛肚、牛筋什么的都放在一块儿煮,我每个地方都一口气吃了十足的两碗,算是彻彻底底地解了馋啦。
澳门葡式蛋挞
葡式蛋挞可以说几乎无人不晓,但却并不一定知道葡式蛋挞源头来自澳门。所以这次去澳门,一定要去品尝一下,也算是没白来一趟。
我首先是在澳门有名的钜记饼店品尝的,据说李克强总理还亲自去过它家,这里有挂在墙上的照片为证。
钜记饼店在几条美食街上都分布着好几家分店,店里面总是热热闹闹的,走在街上,几乎每走几步,就能看见有人拎着钜记的包装袋子。
除了蛋挞,它家还同时售卖月饼、杏仁饼等一些传统糕点。我曾试吃过它家的月饼,不太甜,也不油腻,味道比较清淡。
不过后来听很多人说,其实在澳门蛋挞做得最牛、最好吃的并不是钜记,而是安德鲁饼店。
安德鲁饼店我只在官也街上看到一家,蛋挞是它们家唯一售卖的糕点。有时候我认为单纯地做好一样东西要比做很多样东西会来得更精致一些,几十年积累下来,它的品质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有保证的。
所以最后我还是买了安德鲁饼店的蛋挞,虽然包装要比钜记简单得多,但味道和品相却丝毫不输于钜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