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中矩的何应钦
何应钦和蒋介石二人都在陈其美手下共过事,都是日本士官学校的校友。第一次东征中,蒋介石的指挥部被敌人重兵包围,何应钦率部浴血奋战,援军赶到蒋介石大获全胜。蒋介石也因为此战,成为国民党中的一匹黑马。由于何应钦的支持,蒋介石才敢于发动中山舰事件。在中山先生死后,手握大权的蒋介石对何应钦说,有我蒋介石,必有你何应钦。后来两人又在黄埔合作,蒋介石任校长,何应钦任总教官。可以说,何应钦是蒋介石比较信任的嫡系。
很快何应钦在黄埔系里一枝独大,麾下有刘峙、顾祝同、钱大钧、蒋鼎文“四大金刚'',多数黄埔系将领以他马首是瞻。见此情景蒋介石大力栽培黄埔教官里资历较小的陈诚,扶持他的中央嫡系18军,陈诚不负所望,有“小委员长”称号,成立了黄埔的“土木系”,也拥有自己的“四大金刚”:罗卓英、林蔚、郭忏、周至柔,大有后来居上的架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四战区司令。何应钦等多数将领主张集中五个军左右兵力,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但蒋未采纳,结果南京大败惨绝人寰,可以说在淞沪战役过程中,国军还算是进退有据,不像唐生智的南京保卫战一败涂地。1938年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虽然仗没打赢那也是中日实力差距太大的原因。
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宋子文等人提倡一定要和平解决,黄埔系里陈诚也被扣在西安,身为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执意要用动武的手段解决问题,准备轰炸西安平乱,同时大军压境,给足了压力,促成了事变的早日解决。但蒋介石个人是无法接受的,真打起来了,蒋介石必死无疑了。实际何应钦这唱黑脸确实也起了作用。但蒋介石脱险以后,再也不敢给何应钦实际军权了,让他在军政部长、国防部长的位置上一呆多年。41年何应钦配合蒋介石一起策划了皖南事变,消灭了新四军主力9000多人。
直到1945年,何应钦才真正打了一场能亲自调动兵力的仗。湘西战役之中,日寇以8万人之力进攻芷江机场。何应钦屡次请战,老蒋一高兴准他指挥战役。何应钦带领这20万大军歼灭了这帮日军,也算是为国民党打了抗日战争最后一场胜仗。何应钦的军事才华还是不错的,本人也循规蹈矩一板一眼。但有时没有考虑民族情感,比如签订“何梅协定”。对日作风较软。就连接受日本战败投降时,还对日方弯腰,做出有损国人威严举动。这可能和何应钦早年多次留学日本有关,他对日本还是很了解的,知道领先中国很多,还是想抱着学习的态度来提高中国方方面面。
抛开这些不说,何应钦个人品质还是值得不错的,在国民党大佬里面,能够坚持不纳妾的估计也只有何应钦一个,他一生只一个老婆而且没有一个子女。何应钦其实是一个很难评价的人物,打仗基本上还是合格的,很稳,基本没打过什么大败仗,高出国民党不少高层人物。也喜欢研究关注一些能力较强的国民党将领,比如黄百韬,就是他独具慧眼,单从黄百韬的一篇军事论文就判定其是人才,并强力推荐到三战区任参谋长。48年的碾庄,兵败如山倒的局面,黄百韬力扛华野,阵前摆满十万具双方将士尸体。消息传回国防部,尽管都明白不可能赢了,何应钦还是一拍大腿兴奋地喊:“黄百韬真英雄也。”为此腿还瘸了半个月。
1949年,何应钦夫妇跟随蒋介石逃到了台湾。何应钦夫妇居住在台北牯岭街的一所房子。此时的台湾依旧是土木系的天下。何应钦受到排挤,渐渐不问政事。1987年病逝,享年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