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加扬长避短,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智慧
大家好,我是小北。
前几天发布了一篇小文,大概内容是我们需要正视以及改掉某些阻挡自己成长的不良想法。
如果有小伙伴还未看过,且有兴趣想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后边的链接阅读looklook。正视且试着改掉一些阻碍自己成长的不良想法及内心活动
发文后有读者朋友留言,什么是不良想法?何为不良?何为优良?
思考良久,我试着罗列了一些我认为不良且会阻碍我们持续发力,持续成长的一些想法,大家一起来聊聊讨论讨论。
怎么说呢,我始终认为,很多事情,很多内心的想法,不能武断下结论。
一个人的力量太过有限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我喜欢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针对某些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这是彼此思想的触碰,无论结果如何,总会有相应的交集。
而当交集产生后,接下来的时间交给自己,安静地去琢磨。
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关于“度”的把控,无论何时这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关于这个神秘且玄幻的“度”字,这飘飘渺渺如细沙般的概念,不敢抓牢生怕一使劲就从指缝中溜走。
这需要我们一直不断学习,反复练习和慢慢掌握。
我认为越是细化,就越是需要有值得推敲和论证的数据,事例等,一起作为基础辅助,不然所言就是空话和口号。
喊出来后不能落地只会悬空或是随风飘散,更不会作为自己的某一个需要关注和掌握的内容,为己所用,短时期出现结果这更是未知或不可能实现。
最终随着时间推移,又或者自己着力点的改变而被丢弃,最终成为“孤儿”想法。
当一切被抛向脑后,就注定某一些“想法”已夭折,日后能不能被再次打捞,这还真的很难说。
我们平常不就是这样么,想法多多,而实际上落成并有效实践却少之又少。
绝大部分成为空想空谈,或是半途而废。
自己每次在码字写文时,尽量做到当下最好,只是这种状态也是被自己所定义。回头重温时,发现还不如以前的某一段时间。
为此,我常常告诉自己,需要保持冷静和清醒,需要不断输入,才能让小脑袋瓜动起来,最终达到一个比较认可的人体和谐状态。
我们平常做事从一开始的状态,中间的过程,再到最后的收尾,本就很难从头到尾都鸡血满满,亢奋无比。
即便当事者觉得没事,旁观者也会担心过于亢奋会不会引起“脑充血”,睡眠障碍,各种应激,或是抑郁等。
物极必反嘛,根据这个就会联想到一些反向状况。
我们产生的各种想法也是一样,事情做过了,或是做得不到位都不好。
但这又是个很大的问题,什么才是恰如其分,什么才是刚刚好。关键的关键大家本就不一样,我认为这个刚好,你或许觉得有点过显得很尴尬,他可能会觉得你我做得还不够好。
这,真,众口难调呀!
所以,我们不必过于纠结到底什么才是不良的想法,什么是优良的想法。即便做到最好,都会有瑕疵,也就是无论怎么做都会产生不同问题,并不能让每个人都满意。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去制定关于自己的实际目标,采用排除法把一些想法丢掉,保留做得好的,有利于自己成长的好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做到扬长避短。
同时还要明白,自己的短板有哪些,不要惧怕失败,不要惧怕自己某些时候的某些想法。人无完人,都不是圣人,犯错,丢脸,不足等,都是很正常的。
不要让“莫须有”的羞耻心害了自己。
最近在@科普中国上看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夜读|平平无奇的“内向人”,更容易拥有开挂的人生》,正好说了这个问题,有兴趣的可以去翻阅。
性格内向,并不是什么问题,反而是你独特的一面,性格外向也没什么问题,这些都是每个人不同的特点,是自己的与众不同。
没什么不好。
突然想到了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或许有其他小伙伴会反驳,也有可能门窗都关上。
是呀,没错。确实有这种可能。
但为什么一定要给自己这样的心理暗示呢?为什么一定要去纠结门窗的区别?是否开启?是否关闭呢?
如果我们此刻正在跟某些心态某些想法起冲突,是不是应该换一种更积极的方式去处理它。
所以,什么是不良的想法和心态,想必大家应该已经心里有谱了。
我们大家有三种常见的心态,这是《关键对话》里提到的,不妨走进了解一下。
1.受害者心态;
2.大反派心态;
3.无助者心态;
如果有兴趣,这本书可以细细品读,从另一个角度另一些观点去了解自己,别人,以及这个世界。
例如,我们日常中时常会说的一些句子,可能从未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往往会给我们带来各种暗示,各种潜移默化的变化。一开始不会觉得有问题,也根本不会觉得这个是什么问题,但却在无形中自己把某些事情定义了,这其实是一件比较可怕的事情,自己给自己下套,这又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
我们平常在职场,在生活中不如人意的事情常有,很多时候是一件接一件来。经常会用这样的句式表达:
“我怎么总是这么倒霉,为什么什么坏事都找上我,我为什么那么可怜……”
“我也没有办法呀,我也不想这样呀”
“当时我要是怎样……应该就不会像现在这样看……”
“其实我当时就不应该……”
类似这种句式。
大家其实很容易就会出现以上这三种心态,并伴随着不良想法,如影随形。
心无杂念,这是一种属于神的忘我境界,普通人很难达到。
所以我们需要正视自己内心想法,分阶段去进行一些有节制的改变。
例如:
1.要多多留意自己的行为,内心活动,做到三思而后行,试着用反推法回溯,不断练习,而不是让情绪主宰自己让自己成为情绪的奴隶。
我们如果经常审视自己的行为以及此行为和相应想法之间的关系,慢慢就能摆脱不良心态,从而让自己在事情发生之前,多一种选择的条件;
2.不要无故给自己徒增烦恼,做到尽量多多换位思考,建立同理心,产生共鸣,减少内耗;
3.不要被情绪和不良心态不良想法牵着鼻子走,要做自己的主人。以正向的心态,正向的眼光看待自己,以及周围的一切。
当不良情绪,不良想法来临,我们不要排斥,不要逃避,学会去面对,学会去正视它们。
对自己的情绪节制,去理解自己的情绪,想清楚想明白为什么我会产生这样的情绪,导致我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是什么。
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努力过上被理想引领的生活,而不是被过去限制的生活”
千万不要因为出现了一些不好的想法,而让自己变得难过,变得焦虑。
这真的没什么,这是很正常的一种行为。大家都不是圣人,就不要使劲强迫自己做一些无法达成的事情。
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我们只需去正视并解决,而不是在出现某些想法后不断的反刍反复咀嚼,不断回忆自己的错误,以及犯错的经历。一遍遍拉出来巡游不断抽打自己,这会让我们逐渐失去信心,一点点被蚕食,甚至失去改变现状的行动力。
所以,厉害的人常常告诉大家:“能打败自己的只能是你自己,不要让别人打乱自己的阵脚。”
一定要坦然面对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克制坏情绪。
凡事不能过“度”,一旦超过就会万劫不复。
如何拿捏也很难,一开始我就在纠结这个“度”,直到此处我还是在纠结,但事实是真的很难嘛。
我也只能不断告诉自己,三思而后行,不急不躁过好自己的人生,就是一种幸福一种智慧。
平常多给自己一些时间,并不是天生就很牛X。
写在最后:
老话新说——不要总与别人作比较,当然也不能完全不比,不然也好像没什么乐趣。
最为重要的呢,需要坦然面对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但不能对自己放任不管,在能力范围内偶尔卷一下还是可以的。
看清楚自己的短板,学会扬长避短,在舒适圈的边界来来回回,不断拓展,让自己保持良好状态,做一个长期主义者,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智慧。
嗯啊,本次就先聊到这里吧。非常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谢谢你们。
世界很美好呀,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
各位,祝好。
Good Day
202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