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6 一种《信号》三个故事

2018-12-27  本文已影响95人  招财小能手
2014年国际摄影大赛(荷赛)的2013年度图片奖,《信号》,by Stanmeyer

我在《不朽的艺术》的第一章中看见的这张图,关于这幅图背后的故事,这本书这样说道:

这照片简约的景象背后有一个特殊的现实背景:索马里等中非地区的低层民众为了移民到欧洲,历经艰难跋涉到达非洲之角,也就是照片的拍摄地——吉布提市的海岸。这张照片中的索马里人,在这里高举手机是为了搜索来自祖国索马里的微弱的手机信号,用以给家人作离开非洲之前的最后告别,所以这张照片被称为“信号”。

出于对这个故事的好奇,我搜索了一下这张照片和作者,结果发现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

……这些高举手机到处找信号的是来自邻国索马里的公民,由于吉布提与索马里两国比邻而居,两地相差仅仅 30 到 50 公里。近年来依托着自由港的发展,吉布提的经济较好,不少索马里人都来到这里打工赚钱。因为索马里电信费比较便宜,这些索马里打工者还是保持用国内的手机,打电话则需要来到海边,尽量把手机凑向离祖国较近的地方,好蹭到本国的信号。(《摄影就像指挥一场交响乐》外滩画报

那么这两个故事哪个才是真的?为何会有这样的两个版本呢?

这两个故事的基本线索信息是相同的,这些信息也是照片可以呈现出来的:

  1. 地点:吉布提海岸
  2. 人物:来自索马里的人们
  3. 事件:举起手机接收来自吉布提的信号

不同之处,则在于这幅图景所形成的原因,也就是在照片之外的故事缘由。第一个版本,设定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即移民们登上异国领土,最后一次回望故土的瞬间。第二个版本,则是一个日常的场景,每天夜晚,在吉布提的海岸边,都是为了打电话而高举手机的人们。从冲突性来讲,第一个版本因其瞬间性无疑更加动人,但第二个版本,正因为其日常性则更令人信服。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点,在于《不朽的艺术》这本书提到这张图片的这一个章节,所要讲的正是图片所造成的信息缺失与意义扭曲。而这个故事的两个版本的存在,也意外的让他想说的话,有了另一个层面的佐证,实在是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在这张照片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动人的故事。这张获得第57届荷赛年度图片奖的照片,来源于一个叫“走出伊甸园”的项目。

普利兹奖得奖记者保罗·萨罗培克在2013年底踏上了长征世界三万里的旅程,他以七年时间重溯人类祖先在六万年前离开东非大裂谷、走出非洲,最后在全世界开枝散叶的壮阔旅途,并且沿途记录见闻。(《走出伊甸园:重溯人类祖先旅程》国家地理

萨罗培克选择了斯坦梅尔作为这个计划的摄影师,正是在这个计划的开始,两个人在吉布提碰面,斯坦梅尔拍下了这张照片。

“走出伊甸园”这个项目计划的时间是七年,对比如今只想在屏幕上读几百字获取信息的我们而言,这个漫长的新闻计划,宛如逆时代产物。然而时代也带来了不一样的东西,现在萨罗培克依旧在旅途之中,并通过社交媒体分享着他的工作,虽然最开始的他只想纯粹的记录,然而社交的持续性也给这种慢速项目带来了另一种生命力。十分推荐大家去ins上搜“outofedanwalk”,可以看到如今他的足迹,听到来自“伊甸园”的声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