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与原理
2023-10-02 本文已影响0人
alue
看了一个康复博主的科普视频,介绍了手臂上举这个简单动作背后的生理学基础。他从肌肉、关节、筋膜等角度,详细的探讨了手臂上举带动胸腔扩展,进而提升呼吸效率的过程。
手臂上举,是很多功夫的基本体式。例如瑜伽的山式,八段锦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八部金刚功的“双手插顶利三焦”等等。而且,这个体式往往是作为整个功夫的第一式。
原因现在也很清楚了,正是由于双手上举,能够牵引相关肌肉关节,扩充胸腔,提升呼吸效率,所以放在第一式,有助于快速补充运动所需的氧分,提升后续的运动表现。
瑜伽、八段锦、金刚功,这些古老的强身健体之法,诞生时间久远,最起码有上千年的历史。那个时候,压根还没有解剖学,人类也并不知道呼吸系统、氧气这些概念。但这并不妨碍人们从实践中找到最优解,并将这些经验梳理成口诀,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人类很多发现,往往是先通过实践找到了结果,然后再慢慢的找到隐藏在背后的机理。
这与我们从小接收到的教育恰恰相反。我们的教育,往往开篇先介绍原理,然后讲述原理的应用。这让我们从小就打上了一个思维烙印,觉得没有原理作为基础的实践都不可信,忽视了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