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则家贫,长寿则受辱”:多子和长寿,成为普通人不幸的源头

2021-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舒山有鹿

01

从古至今,中国人都有这么两个较为传统的追求,那就是多子多福,以及在长寿安好。

从表面上看,长寿和多子,确实是人世间最为“美好”的事物。可是,它就真的绝对美好吗?

从哲学辩证法的角度来说,一切的事物都有矛盾,一切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事物,只有相对意义上的事物。

比如说他表面上是一个人品不错的人,但是,他真的就完美没有缺点了吗?并非如此。表面上的好,并不能说明内在的好。

同样的道理,长寿和多子这两件事,它们表面上看起来特别好,甚至让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向往。但是,再好的事物都会有不好的一面。

有人认为,多子多福,在农业社会上是公认的观念,因为农业社会最需要的就是劳动力。当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多子的背后,也许只是家庭的贫苦而已。

长寿,看似享受了人间的福气。可是,有些人越长寿,生活质量越差。没有生活质量的长寿,又有何意义呢?

也许,多子和长寿,都是普通人活得不幸的根源。

02

多子多福的观念,已成过往。

在如今这个时代,孩子多了,难道福气就一定多了吗?肯定不是的。

就拿普通的家庭来说,他们能够养活一个孩子。可是,当第二个孩子降临的时候,这个家庭不就到了崩溃的边缘了吗?

在北上广深,养一个孩子需要上百万的成本,而养两个孩子,你认为需要多少成本呢?

用“1 1=2”的直观理念,我们会认为需要两百万的成本。但是,现实中的情况根本没有理论上说的那么简单。

“1 1=2”的成本理念,只会出现在小学课本里面。相反,如今的养育成本一般都呈现出“1 1>2”的情况。

也就是说,你养了两个孩子之后,那你养育的成本要比养一个孩子多出不止两倍,有可能是三倍,有可能是四倍,甚至更多。

试想,普通人养得起吗?也许,父母能让他们吃饱饭。但是,他们的教育花费呢,他们的技能培训呢,他们的成长陪伴呢,他们的资源投入呢?这一切,都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的。

生孩子之前,也许夫妻双方只求那一阵子的刺激罢了。生孩子之后,一切的困难都会不期而至。有很多事儿,并没有想象得那么简单。

03

长寿的背后,是受苦受难。

一个人要想晚年享福,那他就得符合这3个条件。

首先,身体要健康,不要出现卧病在床的情况。其次,家庭要和谐美好,有一定的资产。第三,老人家要长寿安稳,尽享天伦之乐。

这三个条件只有同时达成,那长寿才有意义。否则,哪怕他活到了一百岁,也不见得能够活得幸福。

有些农村的老人,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二三十年的时间,而且没有儿女在身边陪伴。那这样的长寿,不就是受苦受罪吗?

有些城市的老人,一退休就卧病在床了,身体成为了药罐子,日常的养老花销也越来越高,出现了要“榨干”家庭的局面。

人的长寿,应该建立在高质量的生活基础上,而不该建立在低质量的无奈生活中。越是卧病在床,越是长寿,这样的生活不就没有意义了吗?

尤其是某些老人,他们患了治不好的病,但也离不开,只能一直受苦。最后,他们不仅要面临病痛的侵扰,还要面对“久病床前无孝子”的现实。

在这个世上,没有绝对的孝子,一切都会发生变化。

长寿的背后,如果出现了卧病在床的情况,那家庭将遭祸,孩子会受苦,老人也受罪。如此,才是真正不幸的开始。

04

对于多子和长寿这两件事,我们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

先谈谈“多子”这件事。其实,我们养育孩子,不该总看数量,而需要看质量。在这个人口饱和的世界,未来淘汰的人会越来越多。

为何内卷会出现?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太多了。试想,本来我和你两个人就能吃饱,可如今来了二十个人,这二十个人不就得饿肚子了吗?

就像一些工薪一族,如果不出意外,那他们的孩子也是工薪一族,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因为他们的资源,堆不出一个精英化的孩子,又何谈是两个,或者三个呢?

更重要的是,如今“鸡娃”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真的有必要吗?普通人只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就好,为何非要把压力推到孩子身上呢?

富人可以无限生,因为别人养得起。而普通人,也许两个就到极限了。

另外,长寿这个问题就更好说了。我们应该追求寿命的质量,而不该追求寿命的长度。低质量的人生,其实没有任何的意义可言。

好好提升个人生活的质量,那你的晚年,你的长寿,才有意义。

文/舒山有鹿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