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三国人文社科三国

【致三国】曹操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奸雄的?

2017-08-24  本文已影响2432人  于是乎V
历史上很少有人像曹操那样拥有被世人一致公认的评价。两千年来,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人们都喜欢亲切的称曹操为“奸雄”。
【致三国】曹操是如何一步步沦为奸雄的?

奸雄这个词很有意思,它似乎是为曹操量身定做的,是曹操专属的称谓。那么这个世人公认的称谓是如何得来的呢?

东汉末年,名士许劭创办“月旦评”,类似于今天的《时代周刊》。和《时代周刊》一样,每月入选月旦评封面的人物都将平步青云名扬四海。当时年少轻狂的官富二代曹操慕名找到许劭,要他给自己评一评。软磨硬泡威逼利诱之后,许劭给了曹操这样的评价: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听到这个评价后的曹操哈哈大笑,想着终于可以当网红了,心里还有些小激动。却想不到“奸雄”这个称谓像幽灵一般跟随了曹操整整两千年。习惯成自然,以至于人们一提到曹操就理所当然想到奸雄,却并没有几个人真正愿意探索曹操究竟“奸”在何处。

如果说“奸雄”只是许劭当时被逼无奈脑洞大开的应付之词,那两千年来历朝历代无论史学家还是黎民百姓都异口同声喊曹操奸雄就绝非偶然了。

所谓“奸”,可以直白的理解为“不是好东西”。那么,曹操到底做了哪些不好的事被冠上“奸”字呢?

坦白的说,曹操身上一些无法被洗白的黑历史除了“奸”也别无他词可形容。

他杀人不眨眼,屠戮徐州,泗水为之不流;他是盗墓者的祖师爷,设立摸金校尉,盗尽汉墓;他有“梦中杀人”的怪癖;喜欢睡别人老婆;高兴了还喜欢把别人的头借下来玩玩......

论证曹操“奸”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最让曹操万世不得翻身的就是那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可就是这样一个掘人祖坟的杀人狂魔却曾写下如《蒿里行》般悲悯苍生的诗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人。

他是军事家,是政治家,却偏偏还是一个文学家!

很难想象一个心思细腻出口成章的大文豪如何能够玩弄权谋并统领千军万马。要知道写诗作赋是一件多情的事,玩弄政治统兵打仗是一件无情的事。将多情与无情合二为一并且游刃有余,我甚至怀疑曹操是不是精神分裂!

曹操身上的矛盾远不止这些,最大的矛盾正体现在“奸雄”这个称呼上。

如上所说,“奸”一般指奸诈、阴险、虚伪......总之不是什么好词,而这个“雄”则没有任何异议,指英雄。那么“奸雄”这个词是否可以草率的理解为“不好的英雄”?这本身就很矛盾!

若“奸”和“雄”是两个毫不相干的词,那么能和“奸”凑成一对的词便是“忠”了。有“奸”必然有“忠”,不然也衬托不出“奸”在何处。

纵观整个三国历史,那些和曹操并立于世的英雄豪杰们,究竟谁“奸”谁“忠”?我们不妨将几位三国主要的时局掌控者做一番比较。

在我看来,除了曹操,掌控三国时局的大佬还有刘备、孙权、诸葛亮。当然,司马懿也算是其中一个,只是他一直韬光养晦蛰伏于幕后,严格来说,他已经属于晋国阵营,不在三国之内,所以暂且先让他多休息一会,不参加比较。

在作比较之前,还要要明确一个概念:这个所谓的“忠”,究竟是忠于谁?

很明显,在当时是忠于汉室,忠于汉献帝。

弄清楚这一点,让我们先来看看孙权。

孙权的态度一直很明确:我爸是孙坚,老子有钱,老子有地,兴复汉室神马的跟老子一点关系都没有,老子就是个大军阀,将来还要当皇帝!

在汉献帝没有“禅位”给曹丕之前,作为吴候的孙权一直恪守为臣之道,“替”汉献帝守护江东。其实凭孙权的实力,要称帝只是分分钟的事。和当年的袁术不同,孙权想要称帝,没有人会把他怎么样。因为三分天下局势已定,一共就那么三个人,互相牵制,互为依存,谁也灭不了谁,称帝了又如何?但是直到东汉真正灭亡之前,孙权都没有越雷池一步,不得不让人佩服。

再来看刘备。

刘备的毕生口号是“匡扶汉室”。

刘备是一个十足的屌丝,更是一个旷世无双的心理学家。刘备的一生,是两千年前上演的一部活脱脱的屌丝逆袭史。

他没有身份,没有背景,却善于抓住身边任何一个哪怕细如牛毛的机会,甚至没有机会他也懂得为自己创造机会!

没有背景,只因姓刘,他可以自称大汉皇叔;出师无名,他可以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命运一次又一次将他无情的击倒,让他一生的三分之二都在颠沛流离中度过,他却从未放弃;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他连一个完整的人生规划都没有,可他就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坚决不放弃!

作为三国时期最成功的投机者,刘备付出的努力超过了任何一个人。但千万别天真的认为他真的心系汉室。“匡扶汉室”只不过是他毕生经营的一个口号而已。若真的心系汉室,他本可以投靠族兄刘璋,携助刘璋为汉献帝建设一个固若金汤的天府之国,干嘛非得把刘璋弄死呢?

原因很简单,想要实现匡扶汉室的伟大目标,必定要一生甘做人臣,为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刘备从骨子里就从不是一个只做“臣”的人!

接下来看看我曾经的偶像诸葛亮。

如果说,匡扶汉室是刘备毕生经营的一出戏,那么诸葛亮就是这场戏的编剧兼导演。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只是一个四处串场跑龙套的,遇到诸葛亮这个大导演之后,刘备终于咸鱼翻身,开始担任男一号。

奈何“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刘备死后,作为蜀汉政权实质上的接班人,诸葛亮其实是很尴尬的,因为“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彼时诸葛亮究竟尴尬成何等境地?

首先,荆州作为诸葛亮这场戏的演出舞台,早已被人砸了场子贴了封条,再也回不去了。其次,“蜀中无良将”。关张赵马黄五大名将在诸葛亮时代只剩下和熊猫一样奉为国宝的赵子龙,而赵云已经垂垂老矣,蜀汉面临空前的人才短缺。再次,曾经的天府之国已经人困马乏。连年征战,让这个刘璋时代还算是世外桃源的益州疲惫不堪。

作为导演的诸葛亮,他当时的处境就是:剧本已废,资金不足,场地被占,演员暂无。

不管怎样,自己编的剧本,跪着也要演完。可是,这一份不合时宜的剧本又怎会圆满落幕?

可以说,“匡扶汉室”是诸葛亮毕生追逐却没有做完的一场梦。他为刘备写的剧本,名叫《隆中对》。

一番比较后可以发现,以上三位三国时期主要的时局掌控者,不管思想上如何,至少在行动上都是忠于汉室的。

最后来看一下曹操。

曹操在自传《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表达过自己的志向: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曹操最初的愿望很简单,不图显贵,为国尽忠,死后留名就足够了。

和屌丝刘备、继承者孙权不同的是,作为官宦子弟出身的曹操,注定要理所当然的走上仕途。凭自身努力以及父辈扶持,在天下大乱之时,曹操已是西园八校尉之一。

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宦官之乱时,何进与袁绍召董卓入京,曹操就已预见何进的覆灭。奈何当时没人在乎曹操怎么想。

于是董卓入京,乱世拉开帷幕。曹操在陈留起兵,开始了属于自己的匡扶之路。

陈留起兵后的近20年时间里,曹操横扫当时北方的一众军阀。小到张邈,大到袁绍,无不被曹操尽数剿灭。

曹操实现了北方的统一,这种统一绝不只表现在终结了北方分崩离析的局面。

公元207年,为扫清袁家势力,同时一除后顾之忧,曹操北征乌恒,九死一生,最终平定三郡乌恒。非但做到“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还使北方蛮夷俯首称臣。创下当年统一天下的秦始皇都未曾达到过的战绩。

虽然曹操毕生奋斗只为汉献帝统一了之前大汉帝国的一半土地,但就像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的那句著名的话: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这绝不是在说大话!

说道“匡扶汉室”,汉末群雄里,恐怕只有曹操真正为之奋斗一生并取得了最可观的成绩。由此看来,曹操非但不“奸”,反而是三国群雄里最“忠”的一个!

恕我大胆的做一个这样的假设:在当阳,曹操逮到刘备并就地正法,占据了整个荆州;而后向东击败孙权;最后入川统一天下。若历史真的按我所假设的那样发展,后世对曹操的评价里就绝不会再有“奸”字出现。曹操将作为一个实现国家统一的大英雄被后世传颂流芳千古。

可历史是不容假设的,曹操遭遇了赤壁之战,此生再未大规模南下。

人们常说:历史是胜利者写的。若一个霸主遇到了对手,并且对手不止一个,那么除非他最后彻底战胜了所有对手,否则他永远也不知道历史将如何评价自己。

曹操就是这样一个霸主,他要面对两个强大的对手,最终也没有取得胜利。于是历史虽然承认他是个英雄,但一定还要在“雄”前面再加个“奸”字。

其实,乱世里的割据纷争本无好还之分,也没有所谓的“忠”、“奸”之别。说道底,不管曹操还是刘备,亦或是孙权,他们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去攻城略地称霸一方。

既然本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有曹操落了个奸雄的称号呢?

结合各方资料,我总结出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天子在握,备受眼馋。

袁绍的谋士沮授曾力谏袁绍迎奉天子,袁绍以为天子无用未予理睬。直到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袁绍开始眼红,于是大力诋毁曹操,打舆论战,这便有了那篇精彩绝伦的《讨贼檄文》。在当时,眼红曹操的绝不止袁绍一个。从那时起打压曹操的言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对于曹操的评价。

其次,曹丕称帝,篡汉自立。

尽管曹操一生甘为汉臣,替汉献帝统一了大半个天下。然并卵,他的好儿子曹丕还是覆灭了大汉王朝。

子债父偿,后人更愿意把篡汉自立的帽子戴在曹操头上。

再次,五胡乱华,汉人思祖。

统一了三国的晋朝没过上几年好日子就发生了八王之乱,而后五胡乱华,汉人第一次面临险遭灭种的危机。数不尽的汉人流亡到南方,惊魂稍定之后建立了东晋,于是开始认祖归宗。想到汉末曾有个叫曹操的家伙挟持天子独揽朝政,于是纷纷骂那个曹阿瞒不是好东西。曹操的奸名更加根深蒂固。

最后,拥刘反曹,小说盖棺。

平心而论,不管曹操目的如何,他毕生甘为人臣,为后来的天下统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任他如何忠心耿耿,曹操毕竟是一个把持朝政的权臣。在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里,甚至包括当下以及未来,没有哪一个统治者会希望自己的身边有像曹操那样大权独揽的人,也没有哪一个统治者愿意赞扬曹操这样功高盖主的人。这也是为什么你现在很难看到新版《三国》,而且你可能也根本不知道老戏骨赵立新曾演了一部叫《曹操》的电视剧。相对比曹操,那个四处流亡却仍喊着“匡扶汉室”的刘备则比曹操更受统治者喜欢,这样“听话”的人,才是主流舆论愿意宣扬的。所以从古至今,受主流舆论的引导,“拥刘反曹”的思想逐渐形成。这种思想在《三国演义》里达到了最高峰。

至此,曹操奸雄之名被盖棺定论。

在我看来,非是曹操“奸”,只是他坏的太明显!

和曹操相比,诸葛亮的专权其实有过之而无不及,却没几个有人说诸葛亮是“奸”的。只因曹操手上的皇帝是他明目张胆抢来的,诸葛亮手上的皇帝却是名正言顺托付而来的。同为丞相,人们只知道有一篇《出师表》,却没有几个人认真看过《让县自明本志令》。想来着实令人叹惋!

但是,那又怎么样呢?真正的英雄不会在意任何人的任何评价。也不会压抑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高兴时他可以“对酒当歌”,难过时他可以为时事“断肠”。

在“雄”字前加个“奸”也好,加别的任何什么词也罢。

至少,那五千年浩繁的历史他曾经来过,那段历史也曾因他的纵横而变得不那么无聊。

你喜欢或者不喜欢,宣扬或者封杀,历史都不会忘记这个名字:曹操。

【致三国】献给那些年那段我们深深爱着的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