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策略
1、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
新员工培训,帮助你理解公司、快速融入;优秀员工,战略预备队培训,循环积累专业能力;初级、中级管理者,通过干部发展项目,完成管理者的转身;还有高级管理者,通过研讨班提升视野,理解战略、践行核心价值观。
2、你,作为教育舞台上的一名新手,几乎能够向每一位教师学到东西,哪怕他比你早工作只有几年。但是学习别人的经验要注意节约时间。如果你一个挨一个地去听所有教师的课,那是很难得到教育技巧的要领的。
建议你先看看所有低年级教师的学生的练习本。如果你发现绝大多数儿童练习本里的字迹端正秀丽,错别字很少,那么这就是个明显的征兆:在这个班里可以学到许多东西。学生的练习本是全部教育工作的一面镜子。这样,你就到这个班的教师那里去听课吧。你不要只听写字课。练习本里包含着全部教育过程的成果。字写得好坏,既取决于儿童阅读得怎样,也取决于他们阅读的数量。
3、课改(结构性调整)——田忌赛马通过比赛选手的结构性调整反败为胜的案例;石墨和钻石都是碳元素大家庭的成员,但由于他们的元素排列组合方式的不同,一个成为自然界中坚硬物质的翘楚,一个则是易脆物质的象征,同样的元素由于组合方式的不同,功能会有如此大的差异,这就是结构性变化的神奇作用。在教育上我们经常说到模式这个概念,所谓不同模式,其实就是相同元素的不同结构方式,而模式创新就是结构的调整,结构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元素很多,但学生、教师、内容和方法始终是最基本的元素,这些要素在课程安排、教学过程、活动开展和测量评价等基本环节中扮演的角色不同,效果自然会大相径庭。教育就是育人,这个人指的是什么?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度思考,我觉得这个人其实就是我们的学生,在基本环节中,我们的学生扮演的都是什么角色呢?是内驱力被唤醒的主动学习者还是我们老师手中的提线木偶?孩子们是什么样的角色?全都是由我们老师的观念所决定,什么观念呢?我们的学生在我们的心中有多重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有一段话讲得特别精彩: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好就好在适合。好教育的标准是什么呢?适合!适合就是好。而适合的前提是有选择、可选择,有选择才有适合可言,整齐划一、统一安排,就没有适合,就不可能好。在这块我说一下班级授课制,它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来的,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是有这样的假设:相同年龄的儿童具有相同的学习能力,所以面对相同年龄编成班级的儿童,可以用同样的速度教授同样的内容,甚至期待有相同的结果,然而,这个假设是不成立的。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同是七岁的儿童,心里水平在四岁到11岁不等,更不要说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了。所以在班级授课制形成后不久,改革班级授课制的努力就没有停止过。再说说高考的时候为什么有理科生、文科生、艺术生?这是因为人们早就知道。有些人擅长数学之类的抽象思维,有些人擅长文学之类的形象思维,有些人擅长绘画之类的艺术思维,还有些人擅长操作性活动的动作思维。说说课堂中为什么孩子们在经过独学、对学、组学之后要进行一个自我展示。一个人理解一个知识和自己讲出来让别人理解这个知识是完全不同的境界。从心理学上说,一个是消极知识,即理解了的知识,一个是积极知识,即能够运用的知识,自我展示就是将消极的知识向积极的知识转化,而在转化的过程中能够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自信。所以说呀,学习的最高层次是讲给别人。多一把尺子,多一批人才。
崔其升(杜郎口中学校长)曾说:“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而许多老师的专业水平也很低,学生不爱听老师讲课,那还不如让学生讲呢!”这是他们最朴素的改革动机。作为学科负责人是否对自己学科老师的水平、学生的水平有如此之深的了解,了解之后自己又有什么想法呢?这就是做一个思考者该有的体现。
一项研究,一项改革研究靠什么持续下去?研究的持续需要外部支持,但是只有外力不行,任何事物真要长大,真要有力量,必须要有内生力。内生力包括发展自觉的培养,概括为四句话,就是以学促自明(明白为什么做、做什么,如果做研究都需要靠命令,那怎么做得好?学习作为研究的主旋律贯穿贯穿始终。),以思促自得(学习是明白,但要成为自己的东西还需要通过思考,想清楚它和我是什么关系?有没有意义?想清楚了才能认同,从明到得是一个飞跃。),以省促自立(得还不够,还要去做,做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无论是进步还是障碍,都必须要反思。),以行促自成(强调实践,实实在在的静下心来做研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践空间,都能在自己的实践空间中进行研究变革,促进自己成长,促进自己相对以前更成功。)。在研究的过程中定期进行规划、总结、反思、重新规划,每个人每年每学期都有阶段性反思,知道自己长了多少、问题在哪里,还能怎么长。
4、认知——走到一个阶段,要学会归零,重新开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一个重视未来,强调发展,立足变革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需要有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才能认识丰富复杂的时代变化。中国教育有一种病,这个病就是赛,无数比赛,各个层级都在赛,赛的结果是争,争的结果呢,是晒。晒争到的成绩,一个赛一个晒使我们变得浮躁,改变此种状态,要把精力花在自我超越上,而不是胜过别人,为了拿许多没有价值的第一,结果弄得很累,最后除了一堆奖状,还有什么?这种心态不能怪大家,这是时代的浮躁,把握不住时代就会越来越躁,结果也会越来越糟。所以我们要静下心来对信息进行价值判断,培养自己善于捕捉、组织、判断各种信息价值的能力;具有善于认识自己的需求、能力、思维品质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调控力;养成多维视角,多元统一,动态把握事物的思维方式。
我们要努力改变的根本问题是把学校、课堂中丢失的人找回来。学校是个生命场,是师生交互作用、学习、生活的生命场,学生、老师、课堂、学校都是生命体,不断向外吸收、向内转化,而基础教育的使命是打好生命的底色,为终身发展奠基不等于现在就规定好人生道路,而是培养学生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5、语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这是叶圣陶说的。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定义:“教育——首先是人学。”而语文,正是一门解放心灵、唤醒自我、发展个性的“人学”。因此,“人”--人的思想、人的感情、人的精神提升,人的个性发展,应该是语文教育的生命。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