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渊隆孜通教育散文教育

《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

2019-01-05  本文已影响67人  晃晃悠悠的岁月

本书的序中说这是一本“功德无量”的书,或许真的没错。

读这本书时,一直都有一种后怕的感觉。很多现象,都在一层层解开面纱,很多事实背后的原因,都在一个个跃然水面。

听到声音,和明白听到的声音是从空气传播到耳膜,是两个层次的理解。

看到事实,和明白一些事实背后的细节和原理,也是两个层次的人生。后者才能真正理解和改进人生。

本书能让人反省到内心世界中最核心的堡垒——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的一代代传承,比想象的力度要大得多得多。犹如一个个高速上的车接连相撞,都会是不由自主的发生。

酒鬼的后代,即使反省做到了不酗酒,也会本能找到酗酒的婚姻对象。受虐的后代,在对待自己的后代,显然会更加容易脾气不稳定、或下意思虐待。

他们不明白这些生活不幸的源头。除非求助于心理学专家,他们才能明白,这些表象和埋在潜意识中的早期家庭生活经历休戚相关。

每个成年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每个成年人,离开了谁,都会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考虑太多的,都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共情生存者,或者是那些靠照顾别人得到自我认定的人,或者这些人的家庭成员,都要学会独立和勇敢。

还有些家庭的父母不愿放松子女的生活,从经济、事业等角度参与过多,禁止其独立,甚至从婚姻上横加干涉,然而他们的子女居然还认为父母是为了他在尽心尽力。。。

回想这些目击现实,再思考下其原生家庭的早期细节,总算能明白点了。

稳定的性格,来源于自信、坦诚、开明的家庭。不稳定的,少沟通的家庭,家中的小孩也会性格不稳定,敏感易躁。

回想一些例子,能明白为什么有些人,会相当的多疑,多疑得甚至莫名其妙。其实都要追溯到他的原生家庭。这样的人从原生家庭中,没有机会建立信任的感觉,或许从小就负担了本该大人的职责,比如从小赚钱去养活弟弟妹妹。

书中把这些父母成为“有毒的”父母。这些父母,不管是从明显的生理虐待,还是隐形的漠不关心的虐待,或者是自己行为的不端,如酗酒、吸毒、暴躁、软弱等,都给后代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或者角色的永久性误判。

在美国,这类例子都居然这么普遍,那么在中国,我无法想象这些例子会有多少。多少人的抑郁,多少人的痛苦,多少人的不自信和暴躁,可能都来源于他们有毒的原生家庭。

读这本书时,我大脑时常浮现老子的一句话: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

很久前,一帮兄弟曾今讨论过抚养小孩的观念。大伙提到,养育小孩,本身就是一件很自私的事情。因为小孩子的出生,并没有选择权,而是彻头彻尾的大人为自己的生存情感所需、或深层次的基因控制而选择的。然后到了慢慢养大,就变成了“父母给孩子带了生命,孩子需要感激”这么奇怪的逻辑。所以对待小孩子,应该有起码的尊重和感激。

书中按类别罗列了很多心理治疗的事例,各种原生有毒父母给后代造成的伤害,会在子代长大成人后的某些时刻,不可避免的爆发出来,甚至会触发一些成人无法忍受的精神伤害。书中也讲解了这些病人,在深层次了解了自己的抑郁或崩溃的潜在原因后,勇敢起来战斗的经过,以及战斗后的结果。

读书的过程中,一边在感激自己的人生还好处在还算正常的家庭,一边在回想自己一直在修正的一些性格缺陷,猛然发现也能找到原因,顿时心中既惶恐又顿悟。惶恐的是,我这些性格缺陷,可能已经在影响后代了,也可能在无意识中做了一些控制其他家庭成员的举动。顿悟的是,原来世间万物,皆是有因果和根源的。

试想,我们这些人,有多少人,是没有经受过言语的伤害的?又有谁没有被各种明着或者暗着的方法来控制的?有谁能够完全阳光自信又坦荡?谁又不是经历一轮轮风雨后,才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呢?

再进一步反思,发现人的大脑的确是自我欺骗的绝佳工具,也是能纠错认识真实世界最有效的工具。每个人的感受,并非由客观事实激发,而是由自己的理念和观念掌控着,包括最强烈的恐惧、快乐和痛苦,其实都是源于内心观念而不是客观世界。改变自己的理念,就改变了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书中提到的非辩护性回应的方式,相当有意思,也很有学习价值。非辩护性回应,本身就是一种松解耦和稳定的心态,也是一种自信和云淡风轻的姿态。如果你对一个人情感强烈,不管是顺从还是抵触强烈,其实就是给了对方情感上控制你的权力了。

书中提到完美主义的三个阶段,从完美主义到拖延,最后到心理瘫痪。有完美主义心态的人,需要好好警惕或者反思其来源。

书中是这么描述爱的。

爱的行为并不会折磨你,也不会让你失控,更不会让你产生自我憎恶。爱并不会带来伤害,爱是一种令人幸福的感觉。爱的行为会滋养你,让你拥有健康的情感。当有人爱你时,你会感到被接受、关怀、珍惜和尊重。真正的爱带来的是温暖、愉悦、安心、稳定和内心的平静。

以上定义我深以为然!忍不住配上一段我很喜欢的哥林多前书中的定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赐;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算计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我个人认为,本书和积极心理学的目标是一样的,从剖析和理解问题根源,改进自己,从而构建强大的,不受外力而干扰的自尊和自信,那种云淡风轻的飘逸,那种巍峨不动的厚重,那种追求朴实真理的不懈,那种萍水相逢又笑忘江湖的洒脱。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