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坏事,就尽早远离
推荐理由:
为何不要轻易参与别人的争斗和不好的事情?作者在此文中做了详尽的分析,读过也许能助你避开更多人生的烦恼!
《弟子规》上说:“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这两句话我一直不明其意,路见不平一声吼,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啊!
这遇到坏事就绕道而行,岂不是让好人遭殃,而坏人猖狂吗?
后来我也是三生有幸,不仅连遇了几次斗闹场的问题,也遇到了邪僻事的问题。
先说斗闹场的问题,身处斗闹场的我,发现当时自己能做的除了不停地忙着劝解双方熄火以外,就是把自己也气得胃疼,肝疼。
别人在争斗,为何自己会生那么大的气呢?
我后来反思,发现这种气一方面受紧张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是你根本搞不清是双方谁的错,因为双方都有错,而又都认为是对方的错。
所以这时候所有的劝说都是无力的,这种无力感也很让人生气。
人是很复杂的动物,人复杂在很难去反思自己的问题,而又很善于去指责别人。
所以在矛盾出现时,就会不断地通过相互指责,而让矛盾升级。
而发生矛盾的人与人之间又牵扯很多的利益,为了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很多人更会为对方编造出许多莫须有的罪名。
就像现在很多人说历史是胜利者抒写的,但是通过我之前写了那么多的历史故事也可以发现,不管是不是胜利者在抒写历史,那些因为权力利益相争的父子、或者是兄弟之间,兵戈相见,动不动就要杀对方全家的事情在历史的长河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这是不是说明金钱和权力的魔力确实会摧毁人性,会将人本应该具有的一些美德完全抹杀。
在这样的争斗中,如果让你评判谁好谁坏?谁做得对,谁做的错,你能评判得出来吗?
自古以来都是“清官难断家务事”,其实也不仅仅是家务事难断,而是大部分出现的争斗和矛盾都很难断,因为如果好断,历史上就不会出现那么多冤假错案。
所以圣人给后世子孙的一句忠告就是:“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家人之间绝对不能打官司,如果为了一点点小小利益的争斗,而闹上了法庭,那么无论怎么判,到最后结果都是不会好的!
那么唯一能得到好的结果的方法,就是自己退一步海阔天空。
但是这一点有多难做到,跟别人有过争斗的人自己心里自然清楚。
那么作为第三方,本来跟自己无关的人如果搅合到这种事情里面,会得到什么?
是不是除了得到烦恼以外,自己什么也得不到。
因为这个问题想要解决是争斗双方自己要有领悟,愿意退让,那才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或者是你这个第三方是一个特别德高望重的人,那么自然别人甘愿听你的调遣,这个事情也会圆满解决。
注意这里的前提是自己要具备“德高望重”的条件,否则真的没有必要去冒着把自己气的心肝脾胃肾都疼的风险去管别人的闲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至于邪僻事,那更是能离多远就离多远。
能做邪僻事的人,首先说明三观不正,和三观不正的人在一起受影响会更大,所以能远离就远离。
就像仁厚的晋太子申生,他如果有后来的臣子郤缺的决断力,早早离开他那个狂暴无常的爹,相信他也不会那么早死。
郤缺就是因为早早就发现自己的爹做事有问题,断然抛下荣华富贵的生活,甘愿自己去做一个灰头土脸的农民也要和自己的爹划清界限,才幸免于难。
从历史的角度看,热衷于搞邪僻事的人不管是自己的至亲也好,还是其他人,都尽量要远离,因为这种人就像一颗炸弹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连带着身边人一起被炸的灰飞烟灭。
在历史上,古人推崇“圣人行不言之教以治天下。”
在今天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也意识到言传不如身教的重要。
身教就是以身作则,圣人以身作则来治理天下;父母以身作则来教育儿女。
圣人为什么不用言语的指责来治理天下?
父母用指责来教育儿女会得到什么结果?
懂得父母为何不能用指责来教育儿女的,自然也就懂得圣人为何不能用指责来治理天下!
当然你可能会问,那我不指责儿女,我可不可以去指责别人呢?
这个我想如果你是希望别人变得更好,希望这个世界变得更好,那么就应该把指责别人的时间放在自己的修身养性上,因为只有你自己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你才能真正具备影响力,才真正可以帮助很多人从根本上终止烦恼。
甚至也许你已经不用说一句话,每个看到你的人心里就能生出爱和包容,那么烦恼和苦厄会自动化解,幸运和幸福都会不期而至,哪里还需要你去费心替那些在痛苦中挣扎的人们去指责和抱怨呢?
自己的能力大了,自然可以做出利益一方的事情,别人也自然会听你的劝告,也就自然少了很多的纷争。
所以古人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在自己能力不够的时候,过好自己的日子,远离是非与纷争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毕竟任何时候人想要利他,必先自利。
等到自利的能力比较强的时候,这时很多不好的事情也自然会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