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飞过了陈仓
01
一觉睡醒,天已大亮,光线透进了车厢。
此时,T170次车厢热闹起来,去过道洗漱的,看窗外风景的,凑一起聊天的,“兴奋”是乘客们的生命状态!
老万起得早,坐在车窗前,望着远处群山说:刚才经过的“陈仓车站”,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陈仓”。
我百度一下:陈仓是嘉陵江源,建城于公元前762年,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是陕西省第二大城市。
是啊,当年汉中王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原逐鹿,终得天下。那一段荡气回肠,智者云集的历史,就是现在火车经过的地方。当年的古战场,而今又焕发生机,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里的每一颗沙粒,都蕴藏着神奇的故事。
列车向东疾驰,辽阔无边的汉中平原进入眼帘,高低起伏的丘陵山地一晃而过,这是与河西走廊迥然不同的风景。猛抬头,一段隧道扑面而来,火车顿时穿越于漆黑之中,带着一股凌厉的寒气,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感,那是“扪参历井仰胁息”的动人心魄。几分钟以后,车厢里重见光明,我才长出一口气。
我不禁感慨,“轰隆隆”的铁轨声,就是中国“和谐号”的速度,它奏出时代的最强音!
火车飞过了陈仓02
一路向东行,一幅黄绿交错的水彩画。
火车从兰州到西安,经过富庶的天水、宝鸡,再穿过绵延的秦岭,进入到陕西大地。这时,你的眼前顿时一亮,那是另一个世界,高山披了绿装,黄土地更加湿润。王勃说“星分翼轸”,这里是“地接关陇”,大自然真是奇妙,地理上甘、陕的分割,和行政划分是一致的,这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则。
看着车窗外,是曲曲折折、时隐时现的渭河水,有人指着远处说:“那是泾渭分流的地方,‘泾渭分明’成语就出自这里”。火车所经之处,依托河流的走向,就是民生之所,鳞次栉比的平房,是乡村;一衣带水的高楼,是县城。目之所及,传统的砖瓦房,“井”字形梯田、条田,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原野,以及基础设施,都具有关中农村特色。你坐在火车上居高临下,置身于渭河平原,才真切地体会到“水是生命之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内涵。
举目远望,连绵无边的高原、丘陵,就像一个个的大馒头,把关中大地包得严严实实、郁郁葱葱;绿色的庄稼、连片的树木点缀在“黄”色之中,显得丰盈而充实。你可以浮想联翩,在这广袤大地上,站立一西北汉子,高唱一曲《我家就在黄土高坡》,足以表达对家乡土地的无限深情。
火车飞过了陈仓03
我的目光再回到车厢,隔壁已是谈笑风生。那里是一家三口:年轻的妇女,年老的父母。
老者在过道座位上,满脸的喜悦溢于言表。说是玉门人,和老伴女儿去西安旅行;说孩子孝顺,趁着身体还好让他们外出散心;说常到咸阳去,见证了宝鸡近年来的变化;说国家太大,山河太美,发展太快,年老了赶上了好时代。
老者的话很朴素,但句句在理。“有国才有家”“家和万事兴”,只有国家强盛了,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只有农民富有了,钱袋子鼓起来了,才能到外面走走,享受山河之壮美,享受人生之极乐。
火车飞过了陈仓04
看看窗外,“宝鸡”字样标志多了,“宝鸡峡水库”“宝鸡县”“宝鸡大盘鸡”……
广播提醒:“宝鸡站到了,停车10分钟”。大伙儿下车,透一透气,观一观景,天空雾蒙蒙的,地上湿漉漉的,神清气爽,舒服极了。看看近处,大块的小麦正在收割,连绵不断的塑料大棚,绿色的瓜田和景观树,将麦田分成“方格子”,庄稼地里间或有一簇坟茔,颇有“鹤立鸡群”的感觉。是啊,国家太大,人口众多,哪里的黄土不埋人,哪里的土地都一样金贵!
停车时间快到了,赶快再上车。又半小时的样子,蔡家坡车站到了。车厢里嘈杂起来了,有人吐槽昨晚的呼噜声,有人说起了昨晚的酒事,还有人在“学习强国”呢!
“钉钉”响了,是谁拍下了车里的场景,发到了昨天组建的群里。一幅各行其是的车厢群像,后面写道:“欢迎拍照吐槽”。出游虽辛苦,快乐在其中啊!
火车飞过了陈仓05
我的手机没电了,车厢的插座松了,一大早才充39%,下车没电咋办。对面的西安小伙,很健谈,很热心,主动把充电宝借我,半小时功夫,就充得差不多了,谢谢这位不知名的年轻人。
邻座的小孩不哭了,这和他妈妈玩得开心,车厢了一片静谧。
广播再次提醒:西安站快到了!
2019.6.11
火车飞过了陈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