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原创谈古论今善柔美文分享

《论语》之173【各言其志】

2022-04-01  本文已影响0人  心悦良言

曾点的志向符合了以下的三点:

第一,配合天时。既然处在暮春三月,春天快结束的阶段,就不要想夏天该怎么过,秋天、冬天又当如何,要按照天时考虑当下做事。

第二,配合地利。住的地方靠近沂水,便就地取材,不要想着游长江,也不要非得游风景名胜。这边有舞雩台,就到台上吹吹风。这是地利。

第三个,人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小孩子,不要计较多少人,不要说非得五十个人一个班凑齐了才去河边。

所以,曾点的志向是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就近取材,让自己的生命和环境可以融合为一,得到同化的效果。

如果把志向放在外面的成就,遇到乱世,遇不到好的长官,恐怕一辈子被埋没,心中的志向该怎么办呢?还要过日子吗?这就是孔子为什么没有称赞前面三位同学的原因。

【原文】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白话】三位同学离开房间,曾皙走在最后面。曾皙说:“三位同学的话怎么样呢?”孔子说:“各人说出自己的志向罢了。”曾皙接着问:“老师为什么对由的话要微笑呢?”孔子说:“治理国家要靠礼仪,他的话却毫不谦让,所以我笑笑他。”
曾皙再问:“难道求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因为冉有说自己治理的地方很小。)孔子说:“怎么看得出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不是国家呢?”
曾皙又问:“难道赤所讲的不是指国家吗?”(因为公西华说的是做一个小司仪。)孔子说:“有宗庙祭祀的国际盟会,不是诸侯之国又是什么?赤如果只做个小司仪,谁又能做大司仪呢?”

当孔子公开称赞曾点的志向之后,其余三位同学立刻就离开教室了,他们都知道这次不及格,赶快离开了教室。

而曾点走在后面,这时他乘胜追击,接着问老师前三位同学的志向。这可以看出,他并没有自己前面所说的那样超然,他虽一边弹瑟,却也一边在观察每一个人的表情。

从后面接连的几个问题来看,曾皙是一个有比较重的攀比心的人。

人一旦有了攀比心,就代表他有了自己的执念。所以他前面讲的配合天时、地利、人和,只是他理想上的东西。这样看来,即便是境界再高,假如无法实现,也就是一番空谈。

所以,如果所说的话与行为不符,就算再高的理想,也不见得是好事,因此做人不是仅靠志向而存活,最重要的还是需要去实践。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