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写作随笔散文散文

采访零零后,他怎么看文学

2019-06-02  本文已影响18人  寻虎

结果令我诧异,他对文学的理解很细微,很个性,事实上上回他写了个剧本杀,我修改了一下,结果中稿,稿费9000

这回我采访他,更加吃惊。

我不想武断评论00后的文学观,但是确认有可圈可点之处。上图

采访零零后,他怎么看文学 采访零零后,他怎么看文学 采访零零后,他怎么看文学

附:

阅读写作的审美姿势(审美意识)训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徜徉在作品里,沉浸在意象间,要克服理性,回复到非理性的直觉状态。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代·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它说了什么?

不需要知道它说了什么。总要解读作品,就不知道语言如何发声,表现力如何达到。

一个作品之所以可以表现难以言传,只可意会的东西,皆因作者的忘我,此时语言方才显现事物,而不是遮蔽。这才是语言说我,而不是我说语言。

很多时候,因为缺少那种对意象凝神定气的观照,它发不出声音,你咋写呢?


维柯的语言公理

语言学,维柯为之确立了一些不证自明的公理,最重要的几条如下:

1,人在无知识情况下总是把自身当作权衡事物的标准。出于这一自然的本能,先民便会构想出尊奉的神,这是一种自然神学,与后世成为学问的宗教对于远未知的事物,人总是根据已经熟悉的周遭事物去判断。后人根据自身所在的历史境围去揣摩初民社会的所思所为,于是很容易对人类及其语言的起源产生误解,例如绝大多数民族都声称自己最古,是所有其他民族的先祖。

2.互不往来的各个民族若具有一致的观念,那么必以某种共同意识为其基础。人类社会形成之初,各部族无不拥有自然律法和原始建制,其构思大体上是一致的,虽然在细节方面会有差异。“共同意识”指的是,整个社群、集体、民族乃至全人类都会不假思索地作出的判断,而在这种共同意识的基础上,便形成了某种人类共同的“心灵语言”( mental language)或“心灵词汇"( mental vocabulary or dictionary)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