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39《管理:使命、责任、实务(实务篇)》笔记
第39章 核查、控制和管理
【对第39章总的理解】
核查是为目标服务的,而不是为了指标服务,当我们定核查项目前,需要分辨项目跟目标达成的关系,在核查结束后也要复盘。
如果我们只重视能够衡量的事件,其实就失去了未来,因为可衡量的发生在过去,不可衡量的才会发生在未来。数字和报表代表着过往,愿景才代表未来,在目标没有完全明晰之前应当容许模糊性的存在。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对于机械装置,核查和控制是精确的,目标是控制在某个范围内,超速则降速,低速则升速。但是在社会机构内核查和控制就相对复杂,一个现象所对应的原因纷繁复杂,存在着不确定性,也就是并不能对应一个简单处理方式。而且,难以把过去的经验与现在一一对应。
企业中核查的特点:
-
核查可能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中性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现了我们核查得到的结果也许并不是真实状态。而被核查的人和人参与的事,则很可能会由于“霍桑效应”改变原有的行动轨迹。为了目标而挑选出来的核查指标本身就有可能是误导,导致对指标而不是对目标重视。因为上述的特点,在核查时我们更应该赋予核查意义和价值,比如让所有医生和护士了解平均住院日的价值,相同病种平均住院日的控制,不仅是意味着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也表明的效率和医疗技术的提升。
-
核查必须把重点放在成果上。成果来源于外部,医院运营的成果来自于患者,围绕患者的治愈率、低风险死亡率等核心指标,而并不要在一些无关痛痒的中间指标上浪费时间。
-
对可衡量事件和不可衡量事件都需要进行核查。由于太重视绩效,就会忽略一些不能衡量的东西,比如,科室的氛围,员工们的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配合的程度等等这些无形的文化。而真正宝贵的则是这些无法衡量的东西。可以衡量的东西已经发生了,是历史,而决定未来绩效的恰好是不可衡量的东西。作为领导,不仅要学会用报表和数字去管理,也要用心去感知和体会。
核查的规范:
-
核查必须符合经济性原则。少既是多,越多越不经济。核查的目标是控制,故而作为领导,一定首先要问自己,如果要让医院达到某个发展目标,最重要反应的指标是什么?如果多几个指标,补充哪些?
2.** 核查必须是有意义。**忽略无关紧要,保留关键指标,要跟公司的发展息息相关。 - 核查必须适合被衡量现象的特点和性质。由于历史不合理的收费定价,导致不同医疗操作对应了不同价格,需要器械进行的检查甚至比大型手术还贵,如果用费用来衡量疾病诊治难度就属于错误核查。
- 衡量的尺度必须同被衡量的事件相称。重点不在于数字本身,而在于表述的目的,是描述的增长情况、还是目前状况,是市场的地位还是绝对值,再决定表达的方式。
- 核查必须具有及时性。并非越及时越好,长时间显示趋势,而短时间显示波动,如果不能分清两者的区别则会盲动,带来恶果。
- 核查必须简单。从上到下都理解核查的意义和方法时,控制才能如期发生。
- 核查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核查的结论必须交由能够采取控制行动的人,而有时我们却是错位的,比如科室质量安全核查,报告会交到科室主任手中而非一线员工手里。
组织由个体构成,组织的存活依赖于个体的活力,也就是其抱负、想法和需要的实现。组织设定报酬和惩罚、激励和制裁,让个体去表现能力,抑制不良行为,对于个体而言,激励和制裁代表的是机构真正的目标和任务,而并非口头高喊的口号。因此,在设计核查制度时,一定要注意跟奖惩、禁忌一致才能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