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文章不一定是为了上首页投稿

闲话端午|舌尖上的粽子及其他

2016-06-09  本文已影响130人  豆豆是个小团子
粽子镇楼

南京的梅雨天气连绵不断,心情像吸了水的海绵,湿漉漉的,就等着一个酣畅淋漓的大晴天,把自己晒得松脆爽快。

当传说中的猴年马月遇上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好像也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

除了即将开始的甜咸粽子之争,以及看见匆匆忙忙拉着行李箱回程的身影,似乎今年的端午节也和其他节日没什么不同,不过是各大营销号的又一次集体狂欢,还有在作文素材之外对屈原的又一次吊唁。真正的端午节活动却低调而沉默,好像只有在一些文学作品里面能找到踪迹。

说起来,以前的端午节似乎并没有这般低调的。

至少在我小的时候,端午节也是一年中极其期待的节日之一啊,这么期待当然不只是因为可以吃到粽子,还包括一些其他小孩子必备的活动。

(当然这句话并不是说粽子不重要,粽子怎么会不重要呢?粽子很重要的!以及我就是个吃货,不服咬我啊)

最喜欢的蜜枣粽

提到端午节,总离不了粽子,毕竟题目就是“舌尖上的粽子及其他”嘛。既然如此,那也就不免俗气地从粽子开始讲起吧。

印象里的端午节已经和夏天碰了个头,暑气初见端倪,奶奶家对面四层小楼前的梧桐上,蝉声开始鸣个不停。

邻居家会在端午节的前几天,把粽叶买回家挂在灰白色的墙壁上,等到端午节前一天放入水中浸着,让它慢慢醒过来。奶奶喜欢当天直接前去离家不远的街市上买鲜粽叶,放入水中存着,这样包起来会更软些。

淘好了糯米,备好了蜜枣,摆上剪刀和线球,奶奶随手拿一个电视柜旁的小板凳,就精神抖擞地准备开工包粽子了。择几片湿润的青色粽叶挽一个漏斗,填上少许白胖的糯米,一个圆润的蜜枣不负众望地卧在当中,再盖上一层糯米的被子,轻巧熟练地沿着粽子的形状折上几折,白色棉线扣紧剪断,一颗粽子就咕噜噜滚到了旁边的盆中。

这样的咕噜噜还会进行很多次。

我当时在干什么?好像是搬着小板凳坐在一旁,拿着粽叶和糯米跟着比划,有样学样,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然后包粽子的热情一会儿也就偃旗息鼓,老老实实地偷吃起袋子中的蜜枣,还有撩起水中的糯米来。

除了奶奶家的粽子以外,我印象很深的是二伯母手下独家出品的粽子,每年端午节吃粽子的时候都特别值得期待。粽子细长秀气,粽叶左右参差交叠,剥粽子的过程和吃可爱多一圈圈撕开外皮的感觉如出一辙,超想学一下是怎么包的。

二伯母会在糯米中加上红豆,顺着粽子的尾巴尖儿一口咬下去,前调是糯米、红豆的家常气息,中调是蜜枣的甜蜜滋味,后调则是蒸汽熏入其中的粽叶清香,我不吃肉粽而喜欢吃蜜枣粽的原因大概就在这里了。

香草

好像很多人的端午节也就是到吃粽子为止,但是小时候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仔细想一下,还有接下来的两件事情。

其一是洗香草浴,其二就是系五彩手绳和挂香包。

在上初中之前,每年的端午节都不会忘了洗香草浴。听起来好像很高大上的样子,其实是件超级接地气的事情。

街市上的小贩在端午节的前后几天会在摊位上摆放搭配好的野生药草,比如菖蒲、艾草等,还有些叫不出名字但有天然药草清香的植物,售卖给需要的街坊邻居。

小镇山清水秀,附近的植物种类相当丰富,所以在购买之外,自己采也是可选的方式,要知道山涧里面连金银花和枸杞子都有,当然不会缺少香草啦。

有一次电话中听老妈讲,她那时候会和同事们在下夜班之后,趁着太阳还没升起来,顺路去山里采没有被阳光晒过的香草回来,因为大家确信这样的香草质量会比较好。听着电话,脑海里面飘出一个穿着蓝色工作服、顶着熊猫眼还在给我割香草的年轻的老妈,感觉好奇妙。

拿到香草的奶奶会煮一大锅开水,把这些香草烫透煮软,用洗净了的白色纱布层叠摆放在一起,过滤出青色的汁液。这些汁液就算重新加入大量的水稀释,洗完澡也还是会留下专属的淡淡清香。

这一天,我可以肆无忌惮地去草丛里面看四叶草和野草莓,当时的蚊子还没有修炼成现在的加强版,这种药草的驱蚊性就足以让它们退避三舍了。

可爱小香包

泡完了澡,时值中午,下一步就是扣五彩手绳和挂香包了。

五彩手绳的存在感是一年年慢慢减弱的。

年龄最小的时候,除了双手的手腕上系上还不够,脚腕上也会装饰起来,以之为好看。慢慢长了年龄,就退化到单手,还要用校服的宽大衣袖遮住,现在过节则是完全没有系手绳的习惯了。

当时街上的手绳有好有劣,一眼看不出来,通常是戴上一整天准备卸下来的时候,才会发现你买到的究竟是防伪正品还是山寨品牌——看手腕上是不是会留下五彩的印子。不过那时候也不太会为了这种事情着急上火,也没有打差评的平台和习惯,权当是端午节舍不得走,在手腕上留下点存在的痕迹。

比起只用一两天的五彩手绳,香包则便携和耐用的多,流行度虽然并不高,却一直保有着自己的存在感。最原始的小香包装着细碎的药草,香气淡雅,颜色鲜艳,上面还会绣上些花纹,在这些花纹上寄托些让佩戴者避灾免祸的期待。现在的香包已经做得比元宵节的花灯还立体,有的香包本身相当古典,完全可以用来当汉服的配饰,超级迷人。

端午的习俗很多

翻到汪老的旧文,除了没有高邮让人肃然起敬的咸鸭蛋,我回忆里的端午节和汪曾祺笔下的端午倒有那么几分相似,然而里面的习俗可比我自己的亲身经历还要丰富的多啦。

我说的五彩手绳是他笔下的百索子。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形式各异的香包在他笔下有个名字叫做香角子。

“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除了这些,他还会在门槛上贴上红纸剪成的五毒,在堂屋的门楣上贴上城隍庙送来的符。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还要用酒和着雄黄在孩子的额头画王字。

在没有那么忙的年岁里,如此多的习俗,把一个简单的端午节过得有声有色。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我收拾着行李,脑袋里回想着小时候的习俗以及从未亲眼看过的龙舟比赛,我的胃却在想今年的粽子有没有煮好以及家里的粽子还是比外面卖的好吃啊。

(您的好友屈原在汨罗江里默默点了个赞。)

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把行李放到卧室的时候,发现一束香草静静地躺在墙角,还有多年未见的五彩丝绳和香包。

想起几天前和老妈的电话:

“什么时候回来啊?”

“老妈别着急,端午节前一天就回哈。”

“话说今年要不要给你买五彩线和香包?”

“好呀。”

感觉真棒。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