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毛猫书房#《机器新娘》03:新闻的悖论
第2篇 新闻嗅觉
第1张图片从麦克卢汉选择的配图开始。
报纸最大标题是《吉姆·法利的故事》,而不是一般我们常见的报纸的名称,比如太阳报。前者意图把当天的新闻组成一幕个人色彩很强的戏剧。
昨天读到报纸是拼贴,今天来看,可以说是日更的版面有限的信息流媒体。
没有联系的新闻集中且并置在一起时,就产生一种实实在在的倾向;激活一个世界一体的社会形象。
当一般的新闻与罗斯福的讲话排印在一起并得到同等的篇幅时,它们提供的是一种X光似的戏剧,映照出了人们心中共同的激情。
即使国际政治风云也成为个人情感的镜子。上图《太阳报》中,英国脱欧被冠以“独立日”的大标题,报眼写着“今天你可以从欧盟的魔爪中解放英国”!
麦克卢汉从报纸中还看到其它的一些媒介意义。
1、新闻标题的情绪性
这个故事可能读过罗斯柴尔德家族八卦故事的人都很熟悉。这个家族比英国本土提前一天知道了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消息,抛售英国国债之后,又低价买进,大发战争财。
麦克卢汉看到的是另一面,作为传回战败消息的载体——Newspaper。
新闻标题是随着拿破仑战争应运而生的产物,是愤怒、胜利、恐惧和警告的原始吼叫。从那时起,报纸就因为发战争财而兴旺起来。使用许多大字标题的报纸,已经成为重要的战争工具。
今天这一趋势仍然在延续。公众号文章、信息流文章标题煽动情绪的能力有过之而无不及。你以为他们是要带来理性客观的力量的,其实他们是冲着流量来的。
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同样依赖信息的传递。
莱克星顿的枪声,揭开了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这枪声像信号一样。很快传遍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从此,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战火燃遍了北美大地。
关键词:很快传遍!依靠什么?报纸。这一通讯载体诞生之后使得任何国家能够年复一年的调动全体国民的激情。
发动战争并维持战争,都需要利用报纸和通讯社长期煽动国民的激情……作为激励和煽动手段的报纸,可以造成全民的激动,激情的高潮就要求宣泄——大屠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显然许多人反而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经过了多年紧张的等待。
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新闻媒介在其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报纸的悖论
新闻记者把错误算在了个别人的头上。但我很认同下面这句话。
所有受害者都脱不了干系,他们每天都在思想、言语和行为上维持着丑恶的局面,这是非常明显的。
新闻标题就像是大街上的商业推销,商品流动需要调动人的情绪。
所以麦克卢汉说数十年习惯于持久的激动之后,再以平和的观点去看问题几乎就不可能了。
我讨厌那些调动情绪的标题,他们或许以为他们在传达事实,其实只是情绪的放大器。
报纸的第二个悖论是有的报纸把自己打扮成杀死巨人的杰克,结果自己就是一家大型的官僚机器。
每一天,这家报纸都在警告或宣称拯救我们,使我们不至于被大的利益集团吞没。
电影通过虚构反派,让我们酣畅淋漓,报纸通过虚构反派,把自己塑造成杰克。
文章开头插图提及的这一家报纸,跟许多新闻媒体一样。
试图用附加在新闻上的汹涌澎湃的情感,来抗拒这个世界一体化的趋势。把世界新闻转换成日常的浪漫小说,充满阴谋的情节、重臣高管策划的密谋。用突出大人物的办法使之戏剧化。
报纸的版面并非无限,选择登上版面的是人,就不得不受到狭隘思想的限制。
信息流的版面理论上是无限的,却给每个人以个性化推送。
打完,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