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文,让你下笔如有神!
文|墨非鸣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欢迎关注公众号
正逢备考期间,写作也就被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写作的时间可以减少,但必要的输入是必不可少的呀。于是,我开始对写作这件事进行系统性学习,怎么学习呢?答案是看书,看写作相关的书籍。于是有了和刘杨《学会写作》一书的邂逅。
七步成文,让你下笔如有神!这本书的封面,有秋叶大叔、有书雷文涛等大咖背书,这些背书人都是互联网知识IP大牛,我在想这本书肯定会以时下最流行的新媒体写作为主题,多半会以鸡汤文的形式鼓励我们学会写作,成为真正会表达的人,打造个人形象力。
打开自序部分,刘杨以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为引子,带出他自己的写作的方法“七步写作速成法”。起初我还觉得他的七步成文法有点像天方夜谭一样,一篇好的文章怎么可能七步就完成了呢?
在看完写作的7个具体步骤后,我发现这本书的确是以新媒体写作为核心,刘杨用他十年媒体从业经验为积淀,以他创办的互联网写作教育品牌“主编课堂”为依托,完整地阐述了新媒体写作的步骤、技巧、模板等知识框架。在现在的大众写作时代,想从新媒体写作分一杯羹的人,可以通过这本书体系化地了解新媒体写作。
所谓“七步写作速成法”,就是写作的七个步骤:1.调整心态;2.准备资料;3.找到叙述方法;4.理顺逻辑;5.选好语言;6.模仿套路;7.适应新媒体。
第一步:调整心态,克服恐惧
大众写作时代,在网上写作已然成为一件普通不过的事情。别人写出来的文章阅读量持续上升,同一个写手群的伙伴们已经实现了写作变现,而自己却久久不敢下笔,或者写了一篇文章也不敢公布。刚开始写作的人通常会有以下几种恐惧:
1.不知道有什么可写的;
2.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
3.能写,但写得乱七八糟;
4.心里有话,但是表达不出来,写的东西总是跟自己的期待差很远。
刘杨在书中提出这四个问题,恰恰对应着学习写作中的四个环节,分别是素材、叙事方法、语言和逻辑以及写作套路。在这四个方面用功,也许能找到缓解写作痛苦的办法。
在我看来,对于写作的恐惧大多来源于自己的不自信。
有很多人怀着一颗写作的心,在我们心中有一个角落,想要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自己的看法,讲述精彩的故事。
曾几何时,我们拥有一本写满了内心秘密的日记,拥有一本贴满了各处搜藏来的剪裁,拥有一本记录了思考的读书笔记。
渐渐地,我们开始刷剧、带娃、工作,写作好像离我们越来越远,但又不忍放弃。好想拿起笔,洋洋洒洒地写下心中最真实的感想,可是又怕写出来的文字稚嫩,所以迟迟不敢下笔。
在写作过程中碰到困难是很正常的,没有困难才不正常。
唐家三少在成为知名作家之前坚持日更,每当没有灵感的时候就看着窗外,直到有灵感为止,然后完成当天的更文。
当不敢下笔的时候,当写作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需要及时调整心态,写的不好没啥,只要开始写作,只会越写越好。写不出来了也没啥,出去散个步,给家人做顿美食,说不定就灵感迸发,下笔有如神助了。
第二步:准备资料
准备写作需要的资料就是积累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如果没有素材,就像厨师没有食材一样。
素材是什么呢?素材是我们经历了某件事后的记录,是看完一本书后的读书笔记,是看到某个报道后的观点。
很多公众号的文章,案例、故事、金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当我们转发文章的时候,一般也会以文中触动我们的某句话为推荐语。写出一篇好文章必须要积累丰富的素材。
素材的积累方法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1.把生活中遇到的人和事及时记录下来,越详细越好,好的文章的画面感正是来源于此。
2.读过的书不能浪费,做成读书笔记,随时翻阅,等到想用的时候可以很快的找到。
3.利用网络的搜索功能,定下文章主题后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报道,但由于网络信息太杂,要注意分辨真假。
4.不是自己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采访当事人获取第一手资料。对采访的内容事后需要整理,对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需要求证。
第三步:找到叙述方法
同样一个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叙述方法,在准备好写作素材后需要明确文章的叙述方法。
我们的文章着重于叙述一件事情,希望读者通过我们的文字进入我们所描绘的情景中,那么故事叙述法比较合适。像讲故事一样,把事情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出场人物、发展过程、结局和解决方案都说明白。
我们想把一件事情讲清楚,可以采用金字塔的方式,也可以采用脑洞大开的方式。
金字塔的方式是先说结论,然后解释原因的方法,也就是我们平时用的比较多的“总-分-总”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传统,可以说是循规蹈矩,可能并不出彩,但采用这种方法却能让我们速度进入写作状态,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实用。
脑洞大开的方式是说找到素材中与众不同的点,发散思维,让文章显得也有意思,也很有创意。比如前阵子的《我不是药神》非常火,很多人都以生病、健康为主题,那写程勇妻子明知程勇家暴的情况下,还用言语刺激他的,就会让人眼前一亮,原来电影里面还有这么一件事情。
第四步:理顺逻辑
一个人筋脉混乱,就会被各种病缠身,甚至是病入膏肓的体现。文章的逻辑相当于一个人的筋脉,顺畅的文章逻辑能够给人一种完整的感觉,更益于读者有兴趣读下去。
新媒体文章的存活时间很短,每个阅读者在看你的文章的时候可能只有30秒的时间。一个好的开头是读者有兴趣继续读下去的理由,而文章的每一个片段、素材都需要完整的联系起来,不要吝啬转折词。同时,新媒体文章的结尾往往是整篇文章高潮部分,是一篇文章的精华,也是读者愿意跟你互动的桥梁。
第五步:选好语言
语言是文章的外在表现,是读者能直观感受到的,一篇好的文章可能语言优美,语言犀利、语言有个性。
语言表达的三个维度是用词、句式和风格。语言的运用和一个人的阅读、阅历和日常联系有关系,这些都是非常难以在短时间内提高的。
语言的提高需要积累,可以从日常的生活中收集人们常用的表达方式,在文章中引用一些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会更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一篇文章的语言最基本的是通顺,只要把意思表达清楚了语言就过关了。所谓的遣词造句有点像小孩子为了应付考试一样,在作文中采用各种修辞手法,以期获得高分。
写作,需要的不是华丽的辞藻,而是真实的情感,能够让自己通过写作有所收获,或者能够给读者真正带来价值。
好的文章都是修改出来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每一篇阅读量和转发量大的文章,都是作者不断修改出来的。虽然标题、平台都可能决定了阅读量,但是优质的内容才是转发量的决定因素。
第六步:模仿套路
都说“唯有套路得人心”,写作也有很多套路,初学者可以找到对应的文章进行模仿,现学现写,写作也就没有那么难了。
很多人都想通过新媒体实现写作变现,但又发现每次投稿都被拒,自己写的文章阅读量没有多少。
如果你有这样的烦恼,可以找到你感兴趣的领域的公众号文章,把你觉得好的文章拆解,模仿文章的框架写出一篇新的文章来。
常见的公号文章就是1个故事+3个道理,或者3个故事+1个道理。这些都是可以采用的模板。
第七步:适应新媒体
新媒体写作和传统写作不一样,新媒体写作通常都是通过微信、微博、朋友圈、微信公众号等传播的,针对性比较强,时效性也比较短。
首先要设定文章的读者群,越细分越好,然后有针对性的写作。比如你的目标读者是宝妈,育儿类的文章会是你的首选;你的目标读者是职场人士,干货类文章可能比较容易被传播,干货类文章也可以细分PPT、EXCEL等。
其次,要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快速抓住读者眼球。标题、开头、引导语、配图都是新媒体时代影响读者阅读黏性的因素。
新媒体写作的时效性非常短,时评、热点、爆款都是被广泛传播的对象,适当的蹭热点也能够提高文章的传播量。
作者|墨非鸣
80后,专注税务工作7年,四岁孩子的妈妈,热爱阅读和写作,相信写作+工作,越写越快乐!
在自我成长的路上一直保持空杯心态,不想接受已经一眼看得到头的人生,终身学习者。
学习的过程很漫长,很不容易,愿我们一起携手见证成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