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风景:自我成长、家庭教育专题

看到行为,还要看到逻辑

2023-0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苹果树

上海的周老师写了一篇题为《孩子道歉后,成人这么做》的短文,用了一个概念“建模”,来应对孩子的消极行为。就是用“why”"how"来引导孩子反思自己的行为。当孩子认错的时候,一般的家长就是鼓励积极行为,表扬或者胡萝卜,行为主义的方法来强化这个。这就将孩子矮化为动物了。不仅仅关注孩子的行为,更通过孩子的行为关注孩子的内心,看到孩子的逻辑。

所谓的建模,我的理解就是——梳理所谓错误行为的前因后果,发现其内在动机,看看能否用积极的方法来替代消极行为。行为建模和思维建模,都是很有意思的事。所谓的建模,就是找出相关性,找出系统性,找出关键的要素,然后来实现改变和控制。

2022年读了《终身成长》,其中关于培养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几个要点:第一,接受,接受自己或者孩子的不合理或者消极的行为模式,第二,观察。不急着评价这种行为和态度是积极的、消极的,观察这种模式什么时候发生作用“它是如何让我们思考、感受和采取行动的,又会给身边的人带来怎样的影响?”。第三命名,可以用一个拟人化的名称来命名,比如懒羊羊、河东狮等等。提醒自己注意,这是自己不喜欢的人格。第四教育,记得它的出现其实是保护主体,学会和ta共处,渐渐改变ta。

有人能够看到一些现象,还有的能够看到比较细小的事情,还有一些甚至能够发现前因后果。马丁·布伯在《人与人》一书中也谈了几种看,有观察,有旁观,还有觉察。看到也是一种能力,需要练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