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和存量

2020-05-10  本文已影响0人  OutofShawshank

流量(FLow )和存量(Stock )本是经济学里的一对概念。

流量指一定时段内的变动所累积的量。

存量指在某时间点上某个变量的数值。

看李佳琦直播卖货,3小时内剁手 10000 块,这就叫流量。

直播结束时,发现银行卡上只剩5毛,这就叫存量。

作家Robin Sloan把它们引申到了传媒领域。

按他的说法,你发的朋友圈、帖子或者微博,都是流量。

它们频繁更新,提醒着人们你的存在。

存量则是耐久的东西,是精心创作的内容。

两个月甚至两年后,依然有趣,有价值。

存量可能需要别人通过搜索,或他人介绍才能发现,是一种缓慢而坚定的传播方式。

它会帮你逐渐建立人设,链接同频,吸引粉丝。

不难发现,最好的方法是在保证流量的同时,默默积攒你的存量

来自《show your work》

这也适用于职场。

有这么一类人,他们勤勤恳恳,踏实认真,活没少干,事没少做。

但就是得不到领导的重视,也得不到同事的真正认同。

一到升职加薪等关键时刻,就化身职场小透明,被排除在考察名单之外。

这类人不会「刷」存在感。

可存在感不是个贬义词吗?

这里所说的,不是狭义上的自我存在感。

过于追求自我存在感的人,要么自恋,要么自卑。

世界顶级的领导力教练Kristi Hedges认为:真正的存在感=自信心+竞争力+影响力

通过不断地自我成长,获得认可,最终成为别人眼中极具魅力的一个人。

这是一种值得为之努力的存量。

怎么来?

通过你的流量来。

Hedges说,从三个方面出发。

**一是意向性,你想表现什么样的特质? **

什么样的着装、姿态、表情、手势,可以体现这种特质?

如果一下子说不上来,想一想你崇拜或心仪的领导者。

他们的特征是什么,外表如何,举止如何。

选择适合自己的部分,模仿、练习和强化。

二是个体性,展示真我,别演。

克服完美主义倾向,坦陈缺点和弱点,更能获得亲近和认同。

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到最擅长的地方,让别人遇到相关问题时,能马上想到你。

三是启发性,你的所作所为要对他人产生影响或启发。

学会提问,可以启发他人。

肯定立场,可以鼓励他人。

主动把握一些机会,敢于承担责任,自然会获得关注和重视。

围绕这三点展开,就有了一个清晰的定位,可以针对性训练。

把这种训练作为工作的一部分,你就会慢慢展现出新的特质,别人也会形成新的看法。

零碎的流量通过收集、整理和拓展,最终变成了存量。

不过,请警惕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把自己的存量太当回事儿。

藏着窝着,不肯教给别人,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其实大可不必。

魔鬼藏于细节,别人没法十分钟就掌握你数年的摸爬滚打。

像囤菜一样堆积,库存只会慢慢烂掉。

相反,如果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掏空自己。

你会得到反馈,会变得更好。

迫使自己观察、学习、吸纳,往自身这个「空瓶子」里重新注入新的东西。

出去多,回来更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