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识技巧我的大学大学生活

房子与日子

2017-06-15  本文已影响15人  杨艺瀚

2004年,父亲单位集资建房,我家以四万元的价格卖掉的原来的房屋,并以800元每平米的价格添置了一套面积200平米的房子,总价16万。

2009年,汶川地震刚过去不到一年,整个四川房地产市场依然笼罩在地震带来的阴暗气氛中,房价低迷。成都市一环某个新开盘小区房价在五六千每平米左右。父母准备为正在读大学的我购置一套房产,却被我以各种理由拒绝了。两三年以后,房价涨到了一万二。

2011年,大学毕业,父母再度提起了购房的想法,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成都南边地铁口处订购了一套房价为9千元每平米的房屋,后因工作地点变动再度搁置。五六年以后,房价逼近两万,并且对天府新区户籍意外人士限购。

2017年,好友小聚,饭局间无意聊起了房子,朋友愤愤不平的抱怨,同一小区,间隔不到半年,自己却比亲戚多花了20万,买到了一个面积相当的房屋,但是是二手。

所谓房子,其实就是一个能防风避雨,御寒保温,供人们在其中工作、生活、学习、娱乐和储藏物资的建筑。在远古时期,它可以是一个山洞,或者一个茅屋,在封建时代,它可以是一座宫殿,也可以是一个民宅。到如今,房子似乎不仅仅是用于居住的电梯公寓或者低层建筑,它似乎成了影响人们生活、工作、就业、婚姻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当人们选择要不要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安家立业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居然是能不能在这座城市买上一套房;当我们想为孩子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居然是能否买上一套学区房;当丈母娘考虑是否要将女儿托付给男生的时候,考虑的最多的居然是是否买了一套婚房。当所有的这些情况逐渐成为人们习以为常无力改变的状况时,房子可能已经不再仅仅是供人们居住的建筑,它承载了太多这个时代赋予的新的因素。

我们一方面希望房价得以控制,最后能够回落。但无论从政府还是百姓都不愿意接受房价的大幅回落。毕竟,房地产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老百姓也不愿意倾其一生购买的“黄金屋”一夜之间变成“茅草屋”。于是,我们就在这样的纠结于矛盾中,不断的妥协、忍受乃至接受。当北京的房价达到一万两万的时候,我们还满怀希望能否回落,当房价涨到五万的时候,人民已经觉得不能再涨,但如今,均价10余万的房价依然没有浇灭人民留在北京的热情和希望,即使住地下室,即使住在五六环,也在所不惜。

近年来,政府围绕调控房价做了一系列工作。出台国五条,修建保障性住房,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016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从这一点来看,至少从中央和政府的角度,对于房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定位。

但对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呢?我们对于房子和日子的关系是否有一个较为清晰的定位。在生活、工作、爱情、理想、自由与房子之间,我们能否做出正确的选择?当年,杜甫虽然身居陋室,却写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避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时代绝唱。如今,身居金屋的人们,是否能够唱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声音?多年以后,无论你现在的房子有多大多豪华,毕竟终究居于方寸之间,甚至归于大海、土地,随风而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