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老板的故事(2)
年仅19岁的张总告别了家乡,来到了著名的煤都大同市。
来到煤都,自然要做与煤有关的生意,可当时,张总两眼一抹黑,别说煤矿上,就是整个大同市也没有他认识的一个人。
背着行李的张总站在大同的街头顾不上发愁,他先要把自己安顿下来。他在一个专门和煤矿做生意的市场附近找到住处。
张总每天早上来到市场上,他希望多认识几个老板,可以带领他认识矿上的老板。
可是,他很快就失望了,因为无论他和他们怎么拉关系,无论他怎样讨好他们,每当他提出想去矿上想法时,他们都会警觉地看他一眼,或拒绝,或顾左右而言他。
张总在不断地被拒绝中却看到了一个商机:原来这些老板隔三差五就要到矿上去一趟,那时有私家车的人很少,他们只能叫出租,很不方便。张总灵机一动,斥资买了一辆在当时很流行的三厢夏利。
张总对那些老板们说:我反正也没有事,倒不如每天作为你们的专职司机,送你们到矿上去,再接送回来。费用和你们打的一样。
那些老板一听,这是好事啊,一是可以在煤矿领导面前提高身价;二是随叫随到,很方便。
就这样,张总很快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不过,张总志不在此。他送那些老板到矿上后,没事就和那些领导套近乎。很快就让那些领导对自己有了印象。
逢年过节,老板们都要在饭店或酒店备酒席,当老板们因为打麻将等原因不能矿上接领导时,张总就自告奋勇代他们前往。在路上,张总不失时机地向领导们推销自己,说很多生意自己也可以做,价格还可以优惠一些,事情成了不会亏待领导们。
很快张总就有了第一笔订单,第二笔,第三笔……。
那些做在麻将场或者沉浸在酒桌上的老板们这时如大梦初醒,可是已经迟了,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张总抢走自己的生意而无可奈何。
“我也知道自己这事做得不地道,”张总最后说,“可是,我当时真的是没办法了。首先我要生存,我要想办法赚钱啊,只能对不住那些老板门了。”
其实,市场竞争是很正常的,所以张总当年的做法我们无权评论其对错,不过,对于他创业的思维方式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