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书院28天训练营作品精选砍柴书院28天写作训练营日更专题

砍柴写作营之精品文章是1%的浓缩精华

2021-04-19  本文已影响0人  乾行者

砍柴书院&简书写作营

昨天周日,忙忙碌碌一天。晚上8点钟,还在等孩子上课结束,丹老师关于写作素材收集的课程准时开始,只得一边忙着别的事,一边关注着微信群里的信息,自然无法过于集中精力。等到各种琐事搞完,安定下来,到了晚上十点多了,想着日更打卡怎么也不能轻易中断,于是在微信群里爬了个楼,看了一遍前面的内容,坐下来准备写点东西。

可是面对着电脑屏幕,足足十分钟,愣是一个字没打出来,感觉脑子就像一个被榨过了汁的甘蔗,只剩一堆干瘪的废渣,一滴水也挤不出来了。实在没办法,只能先找了之前写的一篇内容完成日更了事。

面对屏幕不知道写点什么的情况,简书写友们大概很多人都遇到过,日更到某一天突然思维枯竭,望屏空叹,哪怕只是100字也很难完成。真的佩服那些坚持日更几百天甚至一千天不辍的写作者,就这份热情、坚持和毅力就值得学习。不过,同样是能长时间坚持,内容质量也还是有所差别的。

有的作者天天写,时间长了,好像一下子开启了碎碎念模式,或者真把写作当成了树洞,乐在其中。这样也无可厚非,但却偏离新媒体写作越行越远了。有的作者不仅坚持日更,而且在一个领域笔耕不辍,大多精品内容,或专业知识丰富,或故事讲得好。这样的作者,一定是下了苦功夫的。这样的日积月累,才能由量变到质变。能不能写出好作品,除了天赋才情与文字功底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昨天课程中所讲的“素材收集”的问题,今天得空又把昨晚丹老师的语音听了一遍,简单来做个复盘。

一、优质食材成就诱人美食

以烹饪为例,有两个矛盾又统一的观点:1、没有好食材,就做不出好食物;2、而最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以下是传统媒体做一个专题的深度报告的素材收集流程,第一步,通过选题会确定一个选题,然后建立框架。第二步,按照预先建立的框架,搜集相关的素材,这时候大概率找到的都是二手素材。第三步,三研读这些素材的基础上,要梳理出专题事件的背景资料、相关信息,思考专题的出发点,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原先预定的框架进行调整。第四步,为获得一手资料做准备,比如调研提纲,需要调研走访的对象等等。第五步,实施一手素材的收集过程。

image

只有每一步都做到位了,最后输出的专题内容才能有深度,有观点,有实证,才能给读者带来价值。

周日我做卤牛肉,最初的时候,按照网上看来的美食视频有样学样,但是在关键的料包环节,因为家里没有准备齐全的香料,就“偷工减料”一些,但步骤方法全部按照网上教的方法来,想着应该也差不多吧。结果做出来味道却比想象中的差太多,只是做熟了而已。下次再做,我就把香叶、八角、陈皮、花椒、小茴香、干黄酱等一众香料全部买齐,做成料包,还是按照之前的操作顺序来做,结果味道就截然不同了。

做牛肉用到的各种佐料,就相当于写作用到的素材,料不够肯定是做不出好味道的。但料太多也不合适,要讲究个度。如果时令新鲜菜肴,那就最好不要用那么多的辅料了。

如同写文,如果主干素材足够“有料”,也就不用过辅料来堆。

这是素材课的第一点收获。

二、长期坚持

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收集素材需要长期坚持。丹老师在前面的课中也讲到过“长期主义”,对长期主义的正确理解:并不是我们选择做一件事,长期坚持做下去,就是长期主义。而是说当我们看清了一件事情的长期发展规律之后,在这个规律下长期坚持做,区别就在于方向选择是否正确。如果方向错了,坚持得越久,偏离得越远,那就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了。

对于写作这件事,搜集素材就是要用长期主义来坚持去做的。先要把书读厚,大量阅读和深度阅读是写作者的基本功。必须像少林藏经阁的扫地僧一般,日日、月月、年年做这件事。其实这事儿只要养成习惯,做起来也挺有趣,好象是一个寻宝的过程,不断地把找到的宝贝一点点收藏到自己的藏宝洞中。

用砍柴老师的话说,要不断搜集非常多的“干柴”,当适合的绳子出现时,挑选出适合的柴,捆成一捆,既有卖相,又有质量,是真正的“干货”,就可以挑着柴去赶集了。

如果没有平时孜孜不倦的挥舞柴刀,积累干柴,就算哪天突然有了根好绳子,可没有足够的柴来捆,也是干着急啊,或者只能“偷工减料”应付一下,必然是卖不上价钱的。所以说,素材储备是长期主义。

这是素材课的第二点收获。

三、1%的浓缩才是精华

前面讲到传统媒体写一篇深度专题报道的过程,是“深入深出”。前期大概要准备30~50万字的素材,最后产出一篇5000字的报道。按照50万字产出一篇5000字的稿件来说,这个提纯率仅为1%。

无论是在新媒体领域,还是在传统的文学创作,每一篇好文的产生,必然是基于大量的素材累积的。据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上中学前,已经把《上下五千年》读了十二遍,11岁就开始看《二十四史》了。

当有了足够的积累后,才有可能用自己的视角,从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线索,并在此基础上“再创造”出优秀的文字作品,才能产生这1%的精华。

我们常说,浓缩的才是精华。我在零售行业多年,了解到很多护肤品的成分都是需要进行萃取的。有人喜欢把黄瓜切成片,直接贴到脸上,认为一样可以护肤,其实完全没什么用,除了刚贴上去时候那一点点冰凉的触感之外。只有那百分之一甚至千分之一,万分之一提纯后的成分才是有效的。

这是素材课的第三点收获。

假设以1%的提纯率,能产出优质好文的概率比较大。平均一篇新媒体文要写5000字,那么,产出10篇好文,就要搜500万字的素材,并进行阅读消化。

假设每篇都这样来写,出爆文的概率为10%,那么,如果每年写出10篇爆文才能挣钱养家糊口。那么素材量还要再增加10倍,就是1000万字。OMG!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