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的故事一直写到老的故事婚姻育儿

如果爱,请温柔相待

2017-02-28  本文已影响139人  芸羲

记得有一期《中国梦想秀》,播的是一个女孩才艺表演后,希望让一起陪同的妹妹认回双亲。妹妹小时候被父母送给别人养,知道真相后不愿接受亲生父母。谁知主持人周立波却指责她心胸狭隘,说她应该换位思考,想想当年父母的难处,应该学会原谅,否则“你永远不可能幸福。”

血缘关系固然很重要,但一个从小被抛弃的孩子,且后来一直没有与父母见过面,突然站出两个大人来,说是自己的生父生母,她的心中难道就能瞬间滋生出一种感情?别说是这种情况了,即使是生活在一起,亲子关系如果没有处理好,一样会让孩子心中产生怨恨,甚至对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影响。

(一)

阿琅是一个早产儿,医生说他是因为没有发育好而导致了先生性近视,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东西都是模糊的。在他六岁时,爸爸带他去广州治疗眼睛,那是他第一次看到妈妈。因为在他三岁时,妈妈去广东打工了,中途一直没有回来,所以对妈妈没有记忆。在他八岁时的一个暑假,妈妈回来了,但是要与爸爸离婚。

爸爸妈妈都想要弟弟,因为弟弟成绩很好,而他在班上是倒数几名,阿琅第一次有了被世界抛弃的感觉。最后,双方争执不下,婚没有离成,但在一起时总是吵架。妈妈提出一人负担一个,妈妈抚养弟弟,爸爸抚养他。但爸爸的教育方式简直粗暴,一言不和就是骂或者打,常常打得他眼镜零散,镜框是镜框,镜片是镜片。

他配第一副眼镜时是在广州的医院,妈妈出了九百块钱。之后就是随便在眼镜店配的,导致视力越来越差,从来没有看清过黑板,从来没有认真听过一节课。有一次,他去摘菜,由于视力不好,不小心摘到别人土里去了,回来又是被他爸爸一顿打。

弟弟在小学四年级时就到外婆那边读书了,爸爸也出去工作了。阿琅跟着奶奶一起生活了三年,随着奶奶越来越老,行动不方便,在他读初三时就自己做饭菜吃。生活上可以自理,但经济上一直很拮据。

他好不容易帮别人插秧赚的二十块钱,被妈妈知道后无情地收走了,嘴里说是要给他买衣服鞋子,可从来没有买过,他穿的都是表哥不要了的衣服。这件事,让他对妈妈的怨恨越积越深。有一次在外婆家,她给了弟弟十块钱,而只给他一块,让他很受伤。其实他在乎的不是这个钱的数量,而是那份爱的不均匀。

他人生中一共只有两次开口向妈妈要钱,但都没有成功。第一次是照初中毕业照,每人要二十块钱,无论他怎么求她,妈妈就是不给他,最后是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一人给他凑一点。第二次是中考费要四十块,同样是无论他怎么费口舌,妈妈还是不给,最后是自己到别人家去借的。

图片来自网络

(二)

阿琅对这个破碎的家庭已经失去了信心,并且有了自卑感。尽管在别人面前表现得很帅气潇洒,但内心的千疮百孔,只有他自己清楚。初中毕业后,他出去打工了,想着终于可以自己赚钱花了,渴望在这个世界里找到能容纳他的一席之地。

他在一家酒店上班,虽然文凭低,但口才还不赖,做得比较顺利。让他气愤的是,爸爸妈妈相继要他寄钱回去,他当然不从。直到他弟弟考上了大学,他才寄了一千块钱给家里,说是要恭喜弟弟的。但他的钱总是攒不住,属于月光族。

可能是那些年积累的负能量太多,加上工作后的几年里,生活习惯不规律,总是熬夜吃夜宵。就这样量变引起质变,在他22岁时,他病了,且病得很严重,感觉全身都痛。从前是肌肉男,后来身上堆积的是一坨坨肥肉。

他的视力变得很微弱,戴着眼镜也看不到周围的一切。那一刻,他突然有种很恐慌的感觉。看着镜子里的自己,是一副沧桑的模样,一点也不具备年轻人身上所应该有的精气神。为了治病,他厚着脸皮向妈妈借钱,但结果如他所料想的那样。他心里抱有的那一丁点幻想与侥幸,倾刻间灰飞烟灭。

阿琅只好四处向朋友们借钱。或许是经历了死亡般的痛苦,或许是他终于意识到了健康的重要性。从医院出来后,他像是变了一个人,戒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开始注重养生,身体逐渐有了好转。

其实他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以前读书时,因为看不见黑板,成绩不好,导致了自暴自弃。所幸的是班主任一直没有因为他成绩不好而看不起他,才没有跟着别人变坏。一次临近期末时,班上一位女同学对他说:“我就不信你数学只能考十几分,你把以前的书从头到尾看一遍,一定可以及格的。”

那一瞬间,他像是被当头一棒,敲醒了一直处于沉睡状态的学习细胞。他卯足了劲,看书看了几天几夜,把小学到初中的数学书都看了一遍,那次考试破天荒地打了八十多。可是数学老师嘲笑他说:“没想到你近视成这个样子,还能抄得到别人的。”

如果当初外在有足够的鼓励,能激发起那颗停滞的心,或许他的生活会是另一番模样。但是很可惜,那是他读书时代唯一一次在学习上用功。或许只有在经历某件深刻的事情时,才能使一个人彻底改变。阿琅体验到疾病的疼痛后,开始看书,自学中医,越发觉得自己对这一方面很感兴趣。

公司恰好需要这方面的培训业务,就派他来给员工们讲课。得到大家的肯定与赞许后,他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并且主动去学习其他方面的书籍。随着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多,眼界也不再局限于过去的那些经历了。尽管对父母仍然怀恨在心,但至少不再沉浸于悲伤往事了。

(三)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幸能得到父母完整的爱,也不是每个孩子在童年受到伤害后都有能力愈合,很有可能会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行为模式,并且不自觉地应用于以后的婚姻与育儿中。而成年后要想从原生家庭的桎梏中挣脱出来,要么经历一段美好的爱情,要么有一段特别的旅行,要么是不断地学习与成长,将从前的苦难一层层剥去,蜕变成一个全新的自己。

阿琅的感情生活也很悲惨,爱得太用力而不自知,或者常常有种无助感,每段爱情都是无疾而终。也没有经历一次发现自我,感悟人生的旅行。但他做到了彻底放下,当他说起这些过往时,平静如水,不再起心动念,能够坦然面对,就像是在诉说别人的故事。

促使他的身心灵发生改变的那个节点,是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遇到了太极拳。在同事的介绍下,他拜了一位名师。练了两年后,由最初的动作生硬渐进到行云流水,天人合一。他爱上了拳里的那种阴阳调和,刚柔并济。

练拳,就是一种悟道的过程。在那些招式里,他真正懂得了什么是拿得起,放得下,收得住。用身体去触碰,用心灵去体悟,练就了他一颗不急不躁,包容平和的心。他的内心逐渐变得充盈,心胸变得宽广。所谓“一念成悦,处处繁花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相思寸寸灰。”

如今,当他面对父母时,再也没有了那股恨意。经过了这么多年,终于与父母达成和解了。即使是他们的小吵小闹,他还会幽默地化解,觉得他们有种“夫妻双双把家还”的韵味。反过来,父母对他的态度也缓和多了,不像从前那般锋芒毕露。

图片来自网络

(四)

我相信现实生活中,出现新闻里那种父母伤害孩子的极端例子很少,大多数家庭至少是相安无事的。而父母能给到孩子多少爱,孩子就能感知到多少亲情的温暖。从父母的角度来说,因环境和性格等方面的因素,爱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俗话说养儿才知父母恩,不要轻易判定自己就是父母的遗弃部分。

我的妈妈虽然也是从小出去打工,但我们姊妹几个依然可以从过年那短暂的团圆,以及寄给我们的那些信件中,感受到妈妈的爱。所以我没有经历像阿琅那样的童年生活,无法真正感同身受,但是对他的过往感到同情,所幸的是他已经走出来了。

而从小缺乏父母的爱,长大后是否有能力或者应该与父母和解?答案是因人而异。那些无法放下过去的人,度过多少个灰暗的日子,旁观者无从知晓,也无需从道德的层面上去谴责,或者强迫TA去孝顺一场。只有真正从那些阴影中解脱出来,才能重新与父母发生情感链接。

我想,不爱孩子的父母并不多见,或许是那些爱的方式常常会让子女误解,或许是不能很好地将爱表达出来。有些父爱是藏在棍棒打骂中,有些母爱是收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拒绝中。如果爱,请温柔一点相待,将封锁的心灵向彼此敞开,就不会使代沟越来越深。

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父母也一样。他们有着自身的局限性,教育儿女的方式,也是从自己有限的经验和思维为出发点的。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要求别人去改变,唯有改变自己。当真的能够悦纳自己时,才能从心底里去接纳他人,去爱他人。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