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婚姻育儿读书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做错这三点,毁掉一个孩子

2016-12-02  本文已影响930人  日新说

有个亲戚,在我的印象中,他对孩子的教育非打即骂,一旦孩子学习不好,除了时不时的体罚,还出言嘲讽。刚开始孩子还试图反抗,可是换来的是更加暴力的回击。每次见到这样的场景,我都忍不劝阻一下。他对我的回答从来都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当年我爸就是这么教育我的。”然后接着揍他儿子。我想了想他跟他爸的关系,“我看你也不是什么孝子。”这句话被我默默地咽了回去。他未来跟他儿子什么关系,我不用猜都知道。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我做了父母才知道,原来我父母是多么差劲。”这句话在我看来,一半是抱怨,一半是遗憾。我们距离体罚式家教还没过多少年,很多名人回忆起来对于皮鞭加大棒甚至还有一种甜美的回忆。前几天看和菜头的文章,说起自己父亲的顽固,他并没有多么遮掩,更多的是遗憾。我很欣赏这样的态度。这不是对父母的批判,而是一种回首的觉悟。虽然很多新生代父母的年纪还不够去回味人生,但是用来学习怎么跟自己的孩子改善关系,增进理解已经足够用了。

凡是正常的父母没有不想跟自己子女亲近的,但是为什么如文章开头的悲剧和冲突屡屡出现呢?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一个好的榜样给自己做例子。很多父母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爸妈就是这么教育我的,现在我过的不也挺好。”这句话的荒谬简直不值一驳。姑且不说你现在过的好不好,就是父母对你的伤害恐怕很多时候你也是不自知的。很多父母虽然看过很多书,但是缺乏最基本的自省,其实很多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犯下的错误和一些你自己察觉不到的心里,全都是父母的影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说过一句话“凡是任性的父母没有不培养出任性的孩子的”,而现在很多人痛恨的熊孩子并不因为是继承了父母的基因,更多的是父母的行为带给他们的榜样作用。

中国人很羞于或者不擅长对孩子表达自己的感情,很多文章都说知道父母的晚年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爱。几十年不知道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呢?本来应该一直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到底怎么变得紧张,充满了冲突的呢?父母到底要怎么办才能让孩子积极乐观,保持自信呢?

肯尼斯 巴里西所著《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一书获得过美国国家亲子出版奖和妈妈的选择奖,是一本不可多得教育和指导父母的书。作者在书中自述这本书主要有两个用途,“保持和增进亲子关系”和“如何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心态”。这本书中从很多方面对父母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很多时候父母的担心非常没有必要,比如担心对孩子过于溺爱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给孩子足够的爱,比如听从一些专家的建议,控制孩子的不良行为,孩子哭闹时对孩子不理不睬,这些都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尽管可能当时看上去效果明显,但未来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因此,这些指导都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对父母言听计从。我深深认同作者的“从长远看来,父母的本性远比育儿技巧更重要“,有很多事情,装是装不来的。

跟孩子的快乐时光总是转瞬即逝,孩子的第一个叛逆期居然是两岁,这要我们做父母的情何以堪。曾经依偎在自己怀里撒娇的孩子鼓起腮帮跟自己大吵大嚷,我想这是一幅多么让父母心碎的画面。但是做父母的很多时候自不自觉都会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忘了孩子逐渐长大,父母跟孩子只是一段同路人,父母要在跟孩子分别之前,让孩子有足够奔跑的能力。而不是按照自己的心意去理解和塑造他。本书介绍了很多方法,但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三个:学会倾听,多跟孩子玩,做个好榜样

《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积极的情绪,自信的孩子》

1. 无论怎样,请先听孩子说

记得我小时候,父母就不怎么愿意听我说,而我很多同学的父母也是一样。他们似乎认为小孩子就是什么都不懂,还净问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如果一旦有人说孩子犯错,则完全不给孩子辩解的机会。有句话叫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小时候没觉得这句话多么无赖,长大后想一想才发现,这就是个强盗逻辑,完全是占据优势地位的大人给自己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借口。反正小孩子也不会反抗。

真正对孩子好的父母不会这样。他们不仅愿意听,还会倾听。很多父母也会说,我给了他们说话的自由啊。是啊,一旦孩子说出跟他们想的不一样的话来,他们第一反应就是反驳并且说孩子撒谎或者让孩子闭嘴。这样的倾听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学了点育儿技巧,又只学了皮毛而已。

真正的倾听应该是相信孩子,并且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最容易引发孩子长时间生气的原因是感觉委屈和遭受了不公平的对待,这一点在中国家庭中非常普遍。一旦家长会上父母听老师说孩子的一些不好的情况。回家之后一般都是展开对孩子的批判会,所以很多中国的孩子是非常讨厌家长会。而这不仅造成了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对立,也让孩子对老师产生了抵触。父母应该做的是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孩子的说法可能有点幼稚,但那些幼稚的行为真的是错的么?谁不是从幼稚的时期过来呢,父母天然的会从自己的角度来看待很多事情,却忘了自己也曾是个少年。

为人父母最难过的是不能替孩子一直遮风挡雨,所以很多父母拼命的赚钱,因此耽误了父母和孩子的交流,当想跟孩子交流的时候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首富只有一个,而且很多时候钱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父母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我们能给孩子最好的就是我们的耐心和关心。孩子的生活终究要靠他们自己去过。父母能做的就是跟他们好好聊一聊各自的生活,我们愿意倾听孩子的想法,孩子也将更愿意听从我们的想法。

真正重要的是,孩子快乐时,我们能够分享,孩子悲伤失落时,我们能够给予安慰;真正重要的是,我们愿意在出现矛盾和冲突后弥合我们之间的裂痕,我们愿意与孩子一同克服他们遭遇的任何困难,让孩子知道,我们为他们的努力和成就感到骄傲。

2. 你愿意跟孩子一起玩么

除了倾听之外,跟孩子共同玩耍也非常重要。我就过很多家庭,父母跟孩子很少互动,孩子在家里有老人照顾,爸爸妈妈下班了跟孩子玩一小会儿就让孩子去找奶奶姥姥,然后自顾自的玩手机。这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等孩子再大一些,父母就更不跟孩子在一起玩了,因为他们总觉得孩子太幼稚。而且自己工作了一天,累都累死了,孩子就不能自己玩么?孩子可以自己玩,但是有很多在互动中才能培养出来的品质,一个人玩是永远也学不会的。

孩子总要接触社会,他要学会合作、互惠和避免攻击的行为。这些社交技巧跟同样大的孩子在一起玩都很难培养出来,还需要父母在一旁指导,更别说一个人独占所有玩具了。本书认为:孩子喜欢与他们钦佩的大人一起玩耍,尤其是这些大人对他们的爱好和新技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进来时。这也跟很多人模糊中的感觉相符,“孩子们总喜欢跟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耍”。

亲子间互动游戏能能够让孩子和大人有分享积极情绪的机会,让孩子为自己的成绩感到自豪。互动游戏能够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尤其是跟其他小朋友在一起的时候,不会因为争执的不可开交。游戏中难免遭遇失败,孩子也会产生沮丧和失落的情绪,这些瞬间都是父母最好的教育机会。这个时候倾听孩子的失落,讲述自己曾经的挫折和失落,给孩子以安慰,让他们知道这就是实际的生活。在互动游戏中是一个温和、克制地表达反抗和攻击的机会,比如互相之间的捉弄。最重要的一点是成人和孩子之间的游戏能够让孩子逐渐明白什么是规则和限制。孩子们对大人们的口头警告和纸面上的规则都不会有长久的注意,只有通过切身的体会,他们才能逐渐了解规则和限制的重要性。这一点,对孩子未来的成长非常关键,因为一旦进入社会,不知道规则和限制的人将会撞的头破血流。

3. 好父母是一个好榜样

每个父母都有的共识就是希望将来孩子成功,做好事,交良友,成为好人。这些希望能够成功的关键其实更多的在于父母是不是这样一个人。前段时间很火的一个概念“原生家庭”,说的就是很多人现在的问题就来自于小时候的家庭经历。当然这不是决定论,而是父母对孩子影响真的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孩子在小时候会把自己的父母视为超人,记得有多少小女孩小时候说要嫁给跟爸爸一样的男人么?听到这句话的爸爸,你是高兴呢?还是会闪过一丝隐忧。因为你知道自己不够优秀,想让孩子找到更好的。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会说“我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可不能跟我一样没出息。”真的很难想像一个没到四十岁的人会认为自己一生就已经无法改变了。

孩子天生就会模仿父母,也会揣摩父母的想法。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好好吃饭,自己就不能边看手机边吃饭,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就不能吃完饭就去看电视,如果父母想要孩子能够体会自己的想法,就不能不给孩子诉说的机会。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够成功,但自己却不去积极进步。这样的矛盾行为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一种念头,父母说的话都是骗人的,因为他们自己都做不到。

一个想要孩子成长为好人的父母也一定要有成长为好人的意愿,这是孩子带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他让我们正视自己,越来越好。


做父母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孩子是上天给我们的礼物。养育孩子不仅仅是要让他吃饱穿暖,这只是最初级的要求。我们还要让孩子学习知识,了解规则,融入社会,在人生最开始的路途上送他一程。父母们都是未经培训上岗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就不能边做边学。以上这些方法不仅是与孩子相处的要点,同样也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养育孩子就是让我们变成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