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半睡眠的自己--关于现代女性处境的一点点思考
最近在读谢丽尔•桑德伯格的《向前一步》,她以己为例,就现代女性如何平衡生活和工作提出看法和建议,鼓励女性要敢于走出一步,说出自己的看法,维护自己的权利,迎接人生的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昨天看到朋友圈一篇文章,对比参加《圆桌女生派》两位女嘉宾的若干观点,接着找了视频看完。忽然想对这个话题做一个浅浅的思考,关于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与应有的状态。
男女平等是一个比“徐静蕾不婚”老了一百倍的话题,但探讨世代纷纷不息、事情本质未有变化,只不过在不同阶段,出现了不一样的时代环境和分主题。对于这个时代的我们来说,或许更为迫切的是,如何认识真正的自己,并迎难而上,在荆棘丛生中坚守初心。
现代社会中的女性,有了更多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和机遇,面临着更多彩的诱惑和选择,但平等并不因此而到来。作为女性的天然属性,例如生理方面相对脆弱;对女性的后天“驯养”(原谅我用这个词,只是想说明,每个人所受到的教育其实都是有定向性的),例如对女孩教育的培养定位和教育模式等,都决定了女性的相对弱势地位。不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女性都不可避免地承受异于男性的社会压力,例如找工作的标准歧视、升职的瓶颈设置、婚育的舆论压力等。我并不会认为女性的压力高于男性,但当你发现女性眼前接踵而至的压力面,根源在于性别差异,这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意识到男女性处境的“宿命”属性,似乎会让人感到绝望。蒋方舟说在写作的时候,她会努力跳出女性视角,从男性的角度思考并创作。而桑德伯格则发现,工作环境中的很多女性,尤其是“女强人”都会尽量避免自己的女性特征,以避免作为女性,被人特殊关注、对待。她认为这恰恰表明了社会依旧陷于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中,因此女性必须站出来发声,提醒人们,不要用性别来判断我们。
环顾四周,我没有桑德伯格的乐观。诚然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但窃以为对当下的女性大多数而言(包括本人),认识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套用苏格拉底的名言,换一个更精准的说法,认识你自己。虽然当代女性不会如同古代裹小脚的老奶奶一般,三从四德至上,一生倚赖于嫁鸡随鸡,心血都倾注于儿女家庭。然而,社会对一名女子人生是否成功的评判标准,还是在于是否组建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嫁对人、养好娃。或者,人们开始轻微接受所谓的“女强人”,以其事业上的成功苍白地掩盖其作为女性应尽职责的疏忽。因此,就像窦文涛在视频中所提及的,刚毕业的两个90后,对即将展开的人生下一个阶段充满了慌张,要么找到好工作,要么嫁个好人,不然就是人生失败。是谁设定了这样的标准?我们又为何必须遵从这样的准则?
不可否认,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社会化是我们必经的过程。对社会要求和习俗的融入,决定了我们的生存环境,影响着我们的心理状态。参照这样的标准,可以找到俗世的幸福,过上平静的生活。但达至幸福的标准并不唯一。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这才是不断多元化、包容化的现代社会应有的姿态。参加朋友的婚礼,每每看到新娘父亲将她的手交到新郎手中,禁不住热泪盈眶,在心底默默祝福对方happy forever,但也如老徐一般无声呐喊,为什么你们就不能祝福我呢?你选择了婚姻、与一名男子相爱相拥,我选择了继续等待、为自己活,不一样的人生选择与生活状态,但都一样在努力活着。人各有“志”,彼此尊重才是最好的相处模式。只此一生,认识自己,用“心法”为自己护航,才有自信和勇气让你提出问题。
不论是老徐,还是桑德伯格,一样经历过人生某阶段的内心挣扎、心潮起伏甚至无力。蒋方舟害怕年老色衰、自卑于被挑选的状态,并不可耻。这是每名女子,寻找自我途中所必经的路途。所幸有些女性处于开放的环境、遇到了包容而善意的人,唤醒了灵魂深处的自己,坚持走了让自己内心喜悦的道路;有些则遵循了别人设定的标准,屏蔽了心中的纠结和疑问,从此过上了另一种生活。前后两者都没有错,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只要不被世人绑架,便是你的选择。于我,对遵照别人标准所得人生,依赖别人所获幸福,存在着不确定性,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自信。因此,听到内心的声音,才能更自足。而不被自己绑架,需要更深厚的积累,例如获得经济独立作为基础,保持自由的灵魂作为支撑,积淀丰厚的人生阅历作为养料,等等。丰润自己,用各方面的独立和强大塑造、保卫一颗柔软的心,才能有底气和能力提出问题。
有时玩笑话,愿长眠不醒。其实也是一种逃避的态度吧。既然已经醒了,那就用最高昂的歌声唤醒灵魂,在更密布的阴云中,在爱你的人真心的关怀里,坚持走下去,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