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学校 孩子的未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e253e4d6d1343cf0.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5c2f0c714101058a.jpg)
对于我们这些乡村青年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遇见“青椒计划”是多么幸运,“青椒计划”平台是全国乡村教师的未来学校,这话一点也不夸张。2018年11月28日,又一个让人兴奋的周三,学习时间已到!千呼万唤使出来,乡村青年教师社会公益计划培训课程第十讲开讲啦!博学、儒雅的年近70岁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老师为我们带来《未来学校已来—国际基教创新变革新观察》 。此课程真是超级精彩,吸引了一万多名乡村教师同时在线听课学习,场面让人震撼,课程内容更让人震撼不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70bd5f1ce06e429.jpg)
今天就是昨天的未来。今天的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信息化是人类的第二次进化,在这个互联的移动时代,我们随时随地面对面交流,一起来成长。信息化为其他领域提供便利,产生了价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信息技术也进入教育,对教育领域也有着一定的促变作用。在我国,昨天的学校是一排低矮的平房,一位教师,一本书,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是一个课堂。而如今,砖瓦高楼,具有新理念新思维的多种科目教师,多媒体教室,信息技术化实验室……丰富多彩的课堂。祝智庭教授更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带着我们看看国内外一些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先进学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bba92b931617dbc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cd661b4be52abd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1b87c7e97821bc36.jpg)
< 新变革>
新科技学校在兴起
美国硅谷新式学校,Altschool微校,成立于2013年,硅谷精英谷歌前CEO不满意社会其他学校的模式而创办,学生人数少,收费较高,学校每周都会更换课表,学习就像玩游戏。教育理念:[1]以学生为中心[2]强调学生动机主动学习[3]混合年级(5-13岁混龄班)[4]项目学习解决现实问题、课堂内外应用知识、[5]善用科技,学习平台支持个性化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275b6e063ad9ec3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542051b6e2591ef.jpg)
美国圣地亚哥高科技中学HTH,成立于2000年 ,教育理念:[1]强调个性化学习[2]注重加强和成人世界的联系[3]有通用的知识目标[4]教师作为设计者。注重合作、思办能力、伦理与责任、艺术与设计、科技、沟通。HTH学校认同每位学生有不同之潜质,不预设学生学习成就之界限,让学生接触不同领域之知识,孩子自然会找到自己想要的方向。在HTH学校,环境就像车间一样,学生在这“车间”可以动手去实践自己的想法,学生就像生活在一个真正的社会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f2511a3500b0e2cc.jpg)
著名的可汗学院KHAN LAB SCHOOL,设计学生为中心、亲近世界的学习经历。变革学习方式、创新学习架构、增强教学艺术、期望品学兼优。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12aff012e67280c.jpg)
美国教育部2013年推出“未来就绪学校”行动计划,提倡从校长能力建设抓起。为未来学校发展做准备。也强调个性化学习,还有一些如稳健的基础设施、课程教学和评估、使用时间与空间、合作领导力等方面的好多条件与措施。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8d07d8a690026cc8.jpg)
美国2016年教育技术规划提出《再想象技术的教育作用》,其中着重提出两个重要理念:[1]以支持随时随处个性化学习为核心。[2]以学习测评变革为突破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f49340ab87117a86.jpg)
英国伯明翰大学科学家研发未来机器人家教NAO,原为自闭症儿童交流学习用,发现效果很好,后来就把这个机器人应用到家教各个学科使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发展学生兴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eeb17d30748ec340.jpg)
韩国研发机器人Engkey,打算用它来替代本土英语老师,因为实践已证明机器人口语比一般老师要好得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7e7abe67cf7ba121.jpg)
印度推出“学习基因组”(Learning Genome)平台IMAX。采用个性化APP,体验式学习,因材施教,针对性辅导,创智慧班级等完善客制化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ed1957bea848399c.jpg)
虚拟学校在发展
美国K12免费虚拟公立学校。美国最大的私营在线教育商K12公司于1999年创办,为一些不去学校上学的孩子提供帮助,推销在线学习资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e8148139adc196d9.jpg)
培生(pearson)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教科书公司)打造世界领军在线学习平台Mylab。主要面向高校,为大学生提供在线家庭作业、辅导、测评等工作。采取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开设咨询热线,可以同时为5000人服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cb625060af1fd5d1.jpg)
美国适应性大平台。在Knewton这个平台上,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每个学生都可以有一条自己的学习路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6dac381971323ddc.jpg)
谷歌公司也创建了Google虚拟教室。这是一个开放式的学习管理大平台,它的主要功能是布置作业、支持协作,支持多种评分方案,交流沟通,跨平台对接等功能,实行自我在线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8647ae7e0813d3c0.jpg)
印度研究生创客推出基于移动APP的“全天候希望学校”,面向全国数百万辍学儿童,让孩子自己在家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a8fe1ab321ce6769.jpg)
STEM学校在示范
解读STEM:
S:Science科学、T:Technology技术、E:Engineer工程、M:Mathematics数学
理解STEM教育:
(1)STEM教育能力结构:能力为本
[1]适应未来能力[2]问题解决能力[3]自主创新能力[4]深度学习能力
(2)STEM教育:整合为要
整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外还包括培育博识的民主公民与高素质的公民。也可通过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诸如语言、社会学、艺术等整合而得到增强。
优秀STEM课型六大特征:[1]聚焦真实世界议题与问题[2]由工程设计过程引导[3]学生沉浸于动手探究与开放式探索[4]让学生参与富有成效的小组作业[5]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严谨的教学与科学内容[6]将允许多种正解与修正错解作为学习之必要部分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b1334eb9e84903cc.jpg)
iSTEM:Integrative STEM 整合性STEM教学模式:[1]激趣[2]探索[3]诠释[4]拓展[5]评价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39aa8fad2e5c564f.jpg)
美国STEM教育从K12做起。把CCSS和NGSS做为新课标。两套新课标紧密联系,互相呼应。“项目领路”作为美国优先的STEM教育实践模式。在美国STEM当作一种未来教育,教育之未来已来,实验校遍布全国各州。除了与环境、科学、技术、工程、艺术等等相结合,也可以与医学、媒体等跨界大融合。设立三大目标:[1]扩大投往STEM学位与生涯的学生数,拓充女性与少数族裔的参与。[2]扩大具有STEM能力的劳动力与拓冲女性与少数族裔的参与。[3]提升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7354000522d665fe.jpg)
欧盟、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德国等STEM教育也在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ab3c8f6cdf109fae.jpg)
中国STEM教育也已经进入我国国策视野。STEM对中国也很重要,支撑制造强国:中国国情对劳动者创新能力的迫切需求。中国STEM教育2029创新行动计划,中国STEM教育白皮书,促进STEM教育政策顶层设计。技术促变教育:[1]重构[2]改造[3]增强[4]替代。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7ed37d72678ecb1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94bb102376a5c1f5.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2414d713788d8c06.jpg)
另类创新学校在开花
美国成立“创新学校网”。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经验,力促学校创新多元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57d7240b82845799.jpg)
7种教育模式:[1]项目学习[2]问题化学习[3]探究学习[4]交叉学科[5]脑基学习[6]实地学习[7]混龄班。
3个维度:[1]学习的阶段:自主、参与、感兴趣、依赖。[2]学习深度:评价、创建。[3]学习加速度:低于小组水平,小组平均水平,高于小组水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b701cedf6691b813.jpg)
另类的“野趣学校”,鼓励学生到野外亲近大自然,曾受到奥巴马的大力赞赏。包含十大学习原则:[1]发现学习为要[2]鼓励奇思妙想[3]对自己的学习负责[4]同理心与关爱[5]成功与失败都必须经历[6]协作与竞争并举[7]是多元化与包容性[8]贴近自然世界[9]是独静与内省[10]服务与同情。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92f05ae504d38328.jpg)
达芬奇学校特点:产学合作,生涯定向,务真学习。注重培养六种心智习惯:[1]反思:自省自己的工作,自己的世界,正向地改变或者调整自己。[2]探索:勇于挑战,寻找能理解自己的人来扩展自己的领域。[3]同情:了解他人的感受,他人的观点和他人的情感。[4]坚毅:向着目标,永不放弃。[5]灵活:根据不同的情况,问题,环境来改变自己的态度。[6]合作:与他人有效合作,对别人提供支持和帮助,学生接受他人想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3fbc9943a22449cc.jpg)
美国实行升学新模式,目前有100多所民办高中在实行数字学档为证,与高考说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8fc550a7208d74c2.jpg)
<新思考>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a2001954024d47d1.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965fe4be2b32ca6a.jpg)
祝智庭教授在讲授课程过程中也提出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引起我们新的思考。
信息化被称为人类的第二次进化,但人们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为何信息技术对教育的促变作用远远小于其他领域?祝智庭教授说信息技术要发展要取决于几个方面的,一是变革压力,二是新方法,三是新结构、新空间,四是新养能。也就是说人力、财力、物力等各方面能否及时全力地支持。信息化为其他领域提供便利产生了直接价值,而“便利性”并非教育的核心价值。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87c0482faead5cb0.jpg)
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呢?祝教授说要“信”字当先。通过这节课,通过祝智庭教授,我们认识了上海市闸北第八中学刘京海校长。在2012年,在刘校长62岁时,启动了“应用移动互联新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助成功”的研究项目,他说:用教师经验解决教师问题,教师不会发明伟大理论,但我们应该把我信奉的理论和技术变为学校改革的实践。祝教授总结:教育信息化要“信”字当先,相信变革总会到来!问题驱动、理念引领是信息技术促变教育的双驱动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786ef89a1929bbb.jpg)
在说到中国已经出现高考机器人,在未来会和所有考生一起应考去考清华北大,果真强如清北考生,不是梦想,祝教授问大家:你的心情咋样?是高兴呢,还是郁闷呢?大家都很震惊,有的说郁闷,祝教授和我们也分享了他的感受,说如果是他自己知道这个消息后,首先想哭,因为我们学生却要经过十几年苦读,而经过几年的研制,机器人很快轻松就掌握了所有高考的知识,但有一点:机器人有知识却没有文化。但祝教授说他也想笑,当大家都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以后,促使我们就会开始考虑一些问题,怎样做我们的教育?该如何改变我们的教育?这样真正的教育变革就会到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8eddcf2ab65aada0.jpg)
祝智庭教授在分享完全世界各地的新变革创新和有着新理念的一些学校和教育后,又分享给我们教育创新策略30条,这是未来学家对全世界教育创新提出的30条策略,个性化学习排在了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混龄班。可以看出,对未来的教育的最大共识是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而以非课程为中心。另外,使用人工智能软件支持个性化学习是现在和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学习空间的创新设计也很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b3a1376ee5c68fb1.jpg)
祝智庭教授告诉大家,美国的大部分AltSchool目前已经关停。这又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这样的一种创新的符合未来新理念新思维教育的学校为什么会关停呢?祝教授总结三点:一是技术投入成本过高,学生收费较高。二是教师作用该如何定位。三是教学质量如何保证。可见,教育是属于大众的,教师在任何先进的教育中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c337f1e3d0b10e62.jpg)
祝智庭教授又让我们认识了一位教育学者:韦钰,她有一个观点说教育实质上是在建构人脑。对于这句话祝教授又让我们思考了这样两个问题:教育的作用仅为建构人脑吗?人脑与电脑如何在学习中如何有效协同作用?教育的作用不仅仅是要建构人脑,还有体魄、能力等其他,人机要有效协同作用于我们的教育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f8db3a544955ceba.jpg)
什么样的学校是最好的学校?祝智庭教授又和大家分享了德国最好的中小学的六大特点:[1]重视让学生合作而不是竞争[2]尊重学生的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3]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负责自己的学习[4]重视让学生民主参与决策[5]鼓励教师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合作[6]将学生父母视为最重要的教育伙伴。最好的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生活做准备,而不是为了考试。可见,单凭技术无法带来最好的教育。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8cda7b46b3c9ca6.jpg)
<新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发布其史上第三个里程碑文件:《教育再思考:“向全球共善”的理念转变?》指出:未来,学校教育不会消失。所有国家必须仍将有效的教学职业视为本国教育政策的优先事项。技术再怎么发展教师职业不会消失。教师是一个光荣崇高的职业,不会被替代,但将来不懂技术的教师很容易被懂技术的教师替代,这是事实。祝教授说要慎言“技术引领教育变革”,他觉得说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更准确一些。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37f6603fe514114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0e8537995f457da.jpg)
智慧教育引领未来学校发展。什么是智慧教育?智慧教育是通过人机协同作用以优化教学过程与促进学习者美好发展的未来教育范式。智慧教育的真谛是通过构建技术融合生态化学习环境,通过培植人机协同的数据智慧教学智慧与文化智慧,精准、个性、优化、协同、思维、创造。祝教授强调,未来要坚守智慧教育的底线思维,把适合机器(智能技术)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适合人(师生、管理者、服务者等)做的事让人来做,把适合于人机合作的事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智慧教育的价值框架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这也是当代教育的核心议题,一切都是为孩子发展服务的。祝教授将其分成三个层次:一是做得了(术),二是做得好(法),三是做得妙(道)。道——精致文化,法——精细角色,术——精准教学。总结出来就是:Smart(精明)=精准+精细+精致。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525eb2e998a4964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c7784dee75bdd013.jpg)
最后,祝智庭教授总结,智慧教育“悟道”:[1]科学研究发现规律:科学性[2]技术应用实现价值:技术性[3]创意设计提升价值:艺术性[4]文化取向影响价值:人文性。智慧教育是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人文性的有机统一,其核心价值是使学生获得美好的学习发展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d329d91115de0157.jpg)
祝智庭教授说,他做了一辈子教育,研究了一辈子教育,他的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他的一些话能引起大家思考,能记住他说过的一些话,能帮助到大家就够啦。面对我们这些乡村教师,他给予我们的建议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祝教授的精神让人敬佩,这是一个真正的教育智者,再次向祝教授致敬!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e3bcb04a9e9df26.jpg)
<新未来>
未来的学校
学校是一代人又一代人成长的集体记忆,是一代人又一代人汲取知识的摇篮。工业社会存续至今的传统学校模式,简而言之就是把十几年里需要掌握的知识分解成一个个站点或流程上的环节,一批批学生进入流水线完成“加工与装配”,检验质量的标准就是分数,最后经历“独木桥”分检后贴上不同等级的成品标签——基础教育的任务就此完成。学校的整个运行过程中,成年人绝对掌控着生产进程,处于主动地位,而学生则成了批量的产品,优等品越多,就越是一所好学校。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2587a6bf119a07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695eb65b0d4a73c5.jpg)
时间在一天一天流逝,社会在一点一点进步,中国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教育是培养人的工作,社会变革必然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变革。作为教育主阵地的学校教育,应及时进行调整改革,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适应现代社会生活能力。 在教育理念和课程设置上,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适应现代社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强国之基,所以面对未来,我们不能浮躁,更不要恐惧,未来的学校,已经离我们并不遥远。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d71a1dc6e1a6fc9.jpg)
祝教授的分享让我们这些乡村教师看得眼花缭乱,也让我们兴奋不已,思绪早已飞向未来!明天就是今天的未来,未来已来,我们正在走向未来的路上,而对于我们这些教师来说,未来的学校什么样?如何做一个未来的教师?这是我们所关注的问题,我们都在畅想着未来学校的模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904f08f875a75841.jpg)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绿色和谐的。我们要重新设计学校,建造成有着特色的标志性的教学楼,校园是一个食物链,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快乐的田野,下课后可以尽情玩耍。学生可以有自己的实验田或养殖场,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养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体验生命的过程,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创新再创新的。课堂是开放融合的,不再是一个老师全体学生,从集体授课形式转向为个性学习为主,学习方式突破强调标准统一的传统教学秩序,允许不同学生用不同的时间学习不同的内容。课程根据真实问题设置主题,课程的提供者可以是各行各业的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学生既可以选择线上课程,也可以选择线下课程,既可以选择本校的课程,也可以选择外校的课程。跨学科,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把各学科知识串联起来,形成一种更加全面、相互衔接、融汇贯通的课程结构,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备的视角、思维和知识体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1a0bda40b5ff054.jpg)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人工智能融合的教师-课程智慧系统。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慕课、3D虚拟实验室,以及学习诊断系统、大数据教学分析技术等已经普遍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与评估过程中。除了这些以外,创新教室布局,配备支持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的桌椅。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搜集学生学习的过程信息,评估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优势潜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定制化的"学习体检表",帮助教师研制出个性化的学习方案。打破固定功能的设计思维,促进学习区、活动区、休息区等空间资源的相互转化,把非正式学习纳入学校教育的重要议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与交往空间,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7d7f8067d33ad6f2.jpg)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集成、智慧、因变的新学习场景。学习场景相互融通,利用信息技术打破校园的围墙,把社会中一切有利的教育资源引入学校,学校的课程内容得到极大拓展,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跨年级合作,学生线上线下混合学习,整个世界都变成学生学习的平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学会学习。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5689a44612ca681a.jpg)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更加温暖的智慧教育的港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指路人,学生是积极向上的未来的开拓者……教师不再生气焦虑抱怨学生越来越难管,学生不再逃避学习,而发自内心的热爱学习,在学习中获得知识和无穷乐趣。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家长和孩子的有力后盾。学校设立专门机构,连接社会各行各业,为本校家长提供就业平台。学校没有一个留守儿童,家长陪伴孩子不远离家乡,每一个学校都是温暖和谐的小社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2b397fcf04d83c55.jpg)
未来的学校,应该是……
当然,不管未来的学校是什么样,就像祝智庭教授说的那样,单凭技术无法做到最好的教育。人工智能永远代替不了感情。人定胜机,坚守智慧教育的底线思维。最好的状态就是把适合机器做的事让机器去做,把适合人做的事让人来做,把适合人机合作的事让人与机器一起来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237c71bc4e493964.jpg)
学校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学校都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从庠序到私塾,从古代官学到现代公立学校,无一不是时代变迁的产物。"互联网+"时代的已全面到来,尽管如此,教育的本质并不会因信息技术的介入而发生改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也不会变。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教育需要改变,也需要坚守。坚守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原,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创造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办学权交给学校,让未来学校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而非教育的工厂。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f6542a6397faeab9.jpg)
未来的学校一定是尊重人、发展人的学校,挖掘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天赋,更加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让每个学生成为他自己。未来学校将把单纯传授知识的功能交给互联网,教育做只有教育才能做的事情:人和人的交流,情感和情感的沟通,生命和生命的对话,让学校成为点燃人的生命火焰、追求希望和理想的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05219a82c7ccda29.jpg)
十九大提出,“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我们现在畅想理想中未来学校的模样,一方面要预测未来,另一方面要创造未来。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面对未来学校的理想,需要所有人共同探索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矛盾和困惑,充满着不同观点的争议,充满着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阻力。未来的发展,需要我们的担当和勇气,更需要我们的决心和智慧!
未来的教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233f46003779d53.jpg)
未来教师必然要面对教师职业新的要求和挑战,而这些挑战可能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让我们借鉴,需要自己去研究、去探索,去寻找科学的解决之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66091ce5ab2295e9.jpg)
未来的教师所承载的任务将与现在有所不同。未来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学生的引路人。在传统工业大生产时代,流水线的生产方式大多需要懂得专业学科知识,能够在流水线上,按一定流程从事熟练性操作任务的工人。为此,对应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传授相关学科知识,并通过大量识记和练习实现对学科知识的熟练输出和对简单技能的自动化操作,较少考虑面对新问题的创新能力和变通能力。但未来已不同,未来学校的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育资源,创设科学的学习环境和过程。在此基础上合力设计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选择性课程,跨领域主题和自主性学习任务,服务学生素养发展。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及“互联网+”理念的普及,传统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来自新兴技术的巨大挑战,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形态。一方面,从工具视角来看,传统教育从教材到教法,再到评价的整个教育链条,无处不被信息网络技术所侵入。网络课程,电子教材,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慕课、3D虚拟实验室,以及学习诊断系统、大数据教学分析技术等已经普遍应用于传统学校教育教学与评估过程中。另一方面,从生态视角来看,基于新兴技术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3.0学校已经在部分地区应运而生。3.0学校以创造性学习为核心(之前为经验传承),立足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个性化、开放性和跨时空延伸,倡导超越学科、超越班级授课制的生态大课程形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未来,在各种可见和不可见的新兴技术支持下,教育形式、学习方式都将发生巨大变化。在这一个不断变化的教育新时代,教师不能再局限于固守传统,只有立足传统,积极创新,及时有效地利用技术手段服务教育教学,才能跟上时代步伐。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5a1d6a63975afb97.jpeg)
在未来的教育领域中,考试测评将首先被人工智能所替代,机械重复的知识性教学工作也会被取代,由于教师的智力劳动得到一定解放,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也将发生偏移,更多地去关心学生的心灵和幸福,实施更加人本的教学。教育对象的时代特点是教育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零零后学生群体需要教师以全新视角去认识,进而在此基础上,提供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教育。教育服务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是今后教育服务的基本方向。从服务学生发展角度而言,了解学生、走进学生是今后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
随着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它无形间缩小了。在互联网时代,除了知识,没有创造力,没有想象能力,没有开拓创新的能力,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个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今天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的特征,这个是我们今天对于老师的一个新的命题,也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
未来的教师不是教学的师傅,而是读懂学生的分析师,这个是我们未来教师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之所以能够不被技术所取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我们老师一定要做最了解学生学习需求的人。
全球视野、技术素养、学习能力、多重角色必将成为未来教师素养的基本内容。当今教师如何适应未来职业发展要求,一种可行的方式就是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借助学习和研究,使自己成为学习型、研究型教师。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4493ebae7dceef47.png)
面对今后的教育发展,面对所从事的职业要求,教师需要不断研究学生、研究教学、研究自己,在研究的道路上了解学生,适应技术,获得时代发展所需的素养。时代需要教师成为思想者,需要教师成为研究者,更需要教师成为学习者。这也是时代对“未来教师”的基本定位。
未来的教师,要有现代化的思想和理念,更要具备综合性的能力,所有的教师都在打造未来的学校。
未来的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de9a088020004d28.jpg)
什么是未来?广义来说,从当前至今后的十到二十年内,都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未来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也就是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对未来社会劳动者提出的新的能力要求。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332200b52550dd79.jpeg)
2016年第46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报告《工作的未来》(The Future of Jobs)指出,今天65%的小学生将在未来从事全新的职业。我们的教育应该帮助孩子们为未来做好准备。所以,教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重要能力,这是今后教育不可回避的话题。
在今后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70%~80%的程序性劳动会被机器人所代替,留给未来学生的职业,只剩下那些机器人无法替代的,需要创新能力、非常规思维和综合运用各种技能的创造性劳动岗位。为未来社会培养适合的人才,这是今后教育目标的重要变化。
未来学生的学习,从内容上,已经逐步由单一学科知识的传授转向跨学科能力的培养;从形式上,由固定班级授课模式转为基于信息网络技术、VR技术等的互动教学以及跨领域跨时空的学习模式。
未来的学生,不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7b6d322dbc39c04a.jpg)
<未来已来>
听完祝智庭教授课程后,我们这些乡村教师都畅想了未来的学校的模样,年末、岁初、这些时间节点微信里关于未来学校的“预言”也会特别多,总结下未来的学校的几大特征、若干趋势,甚至眺望一下“2040”“2050”的学校教育。不管怎样,教师这个职业不会消失,没有未来教师,就没有未来学校。不管这个未来它的理想多么美妙,这个图景多么令人向往,但是如果没有未来的教师,一定没有未来的学校。未来的教师,只是角色从过去处于中心地位,变成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和学习伙伴。但是今后,可以说“变化”将永远伴随教师左右。教师应对“变化”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积极投身教育科研,从研究的视角把握时代发展脉搏,以科研的方法探寻教育教学有效方式,在研究中走进变化的学生世界……以执著于教育科研的“不变”情怀,应对时代和教育的万千“变化”。这也是新时期教师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学生健康而个性化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未来教师”的必然选择。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ae3d42eea4cae7d7.jpg)
虽然未来一定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但需要人做得事还要人去做。过去我们更多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集体,更多看到是平均分,但是今天,我们更多的是要在看这个平均分的同时,更多的看到个体的优势和不足。所以,我们今天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化的需求,学生的个性化的特征。在未来,我们是连接世界的策划师。对于所有的老师来说,随着我们的课堂越来越开放,课堂的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层次越来越高,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能只做知识的传授,而应该做连接世界的策划师,要把全社会最好的教育资源引向学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fd1855907b2a324e.jpg)
两千多年前,孔子有两大教育理想,第一大理想是“有教无类”,这是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第二大理想是“因材施教”,这是关于个性化教育问题。为了这两大教育理想,人类几千年来一直在努力、在推进,但是一直没有真正实现。如今,互联网时代的科学技术为实现这两大教育理想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也是当下的,有学者曾经说过,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方向比努力更重要,认清未来教育的方向,认清未来学校的方向,我们才能创造更好的教育。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教育,更没有最好的学校,但不妨碍我们去畅想,去努力,去创造。未来的学校,孩子的未来,为了孩子,一切努力都值得!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c01c49353077192d.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0732/c2bfe33f285a6f2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