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 | “江郎才尽”中的那个江郎真的是才尽了吗?

2018-04-14  本文已影响13人  轩辕说文史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形容一个人的才能前高后低时会用“江郎才尽”一词。

那么这个“江郎才尽”里所说的这个江郎是谁,又是为什么后来会被说成是才尽了,又真的是才尽了吗?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我们不妨从历史中寻找答案!

“江郎才尽”一词中的江郎不是虚构人物,而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南朝时的一位文学和政治大家—江淹,字文通。

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公元444年,江淹出生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父亲江康之是一个时任南沙令的小官。按当下的说法,江淹应该也算是一个小官二代。因老爸官小俸禄少,所以说小江淹的日子过得也是比较孤贫的啦。

虽然没多少俸禄,但作为县令的江爸爸对小江淹的学习还是很重视的啦。这不,天才要走的路数又来了。有史为证啦,史载江淹小的时候就很喜欢学习啦,六岁就会写诗了,厉害呀!和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一样,天才也。

那么天才的青少年时期的命运又上演了,在江淹十三岁时,家里的顶梁柱,小县令老爸因病去世了。这对于一个没有什么存款的家庭来说生活更加艰难啦。

怎么办,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十三岁的江淹,一边上山砍柴用以换取生活必需品俸养母亲,一边利用砍柴的休息之余发奋读书。可谓黄天不负,几年后江淹的学问大增,有了步入仕途的资本。

江淹在其大约二十岁时,被宋皇家看重,聘请为始安王刘子真的老师,教其读重要的几部经典。或许因教学优异,后来又被新安王刘子鸾看重,招致幕下任职,至此开始了他的政治仕途生涯。

步入仕途后,是不是就苦尽甘来了呢?历史给出的答案是,NO.NO.NO呀!

在新安王府屁股还没做热,江淹又被建平王刘景素相中,上级一纸调令,到建平王府任职,人生的再次转折开始了,就因在此间任职开始了他仕途的黑暗时期。各位要问了,是啥事体,待我慢慢道来呀。

在建平王府任职期间,江淹因受到一个叫郭彦,时任广陵令的文案牵连,被诬陷受贿,一审判决,判刑入狱。

呵呵,难道我家境贫寒就一定会贪污受贿呀,江淹当然不服判决,提出上诉,于是在狱中上书陈述冤情,在一篇篇文采飞扬的上诉文章的轰炸下,领导爱其才,知其冤,最终无罪释放官复原职。

后来又因他的老板建平王刘景素不安分守己,想谋反,江淹陈述利害和成败得失。但刘老板不听,整天的唠叨,老板听烦了,再一纸调令,贬为建安吴兴县令,下基层做分公司经理去吧,所谓眼不见心不烦。

祸也,福也,只有天知道,正所谓:祸也,福之所倚。

不久后,到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时期,因爱其才,把江淹从被贬之地吴兴召回,并升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从此大受重用。

但诤臣的性格一时间还是难以改变的啦,又因老皇帝去世,新皇帝登基,大老板换了新人。这位新上任的大老板应该是当太子的时候压抑的太久了吧,今天终于没人管的了我了,于是乎,登基不久,纵情享乐为好呀。

作为有上进心的员工,江淹上书劝谏,呵呵,结果是可想而知啦。

这事,对于江淹来说那是一件很郁闷的啦,仕途不顺,醉心诗文吧。

从历史来看,正是在长期的郁郁而不得志期间,所写的文章是成就最高的。

江淹最突出的文学成就主要是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

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别赋》节选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宋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蹔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棹容与而讵前,马寒鸣而不息。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沾轼。居人愁卧,怳若有亡。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巡曾楹而空掩,抚锦幕而虚凉。知离梦之踯躅,意别魂之飞扬。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

此处不做解读,但文采可见吧,读此文可知后人频繁使用的“黯然销魂”一词的出处了。

同时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

江淹的仕途转折点在其醉心诗文不久后终于到来,那么这个转折点是什么呢?原来在萧道成辅政时,大权在握,有取宋代之的显露,但荆州刺史沈攸之还是忠于原来的宋老板,于是乎举兵反对萧道成。

这时我们的江淹同志表现出了非凡的政治智慧,对曾经帮助过他的贵人萧大老板穷囊陈述,老板你必胜和沈攸之这个狗贼必败的五条原因。

结果正如这位江军师所料,一年后,沈攸之果然因战败自杀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齐高帝赏识,从此仕途一路坦荡,政治智慧越加的高超。

何以见得,在齐东昏侯(既:萧宝卷,南朝齐第六位皇帝,萧衍贬他为东昏侯)永元年间,由于萧宝卷昏庸嗜杀,引起朝局动荡,多处动荡不安。

辅国将军崔慧景造反,京城建康被叛军围困,城内的一些士族官僚纷纷投身到叛军门下,这时的江淹却称病不往。结果是没多久,崔慧景很快就兵败了,因此事众人皆叹服江淹有远见。

后来萧衍所率领的兵马打到了现在南京市西南这个位置时,那些个士族官僚们对萧衍却并没有看好,都认为他不会成功,人人安之若素呀,而政治上的老甲鱼江淹却欢喜地脱去官服,欣然投奔萧衍去也。

后萧衍(史载,萧衍是个博学多才的帝王,尤其在文学方面是很有天赋的。未称帝时和另外七个人一起求学于竟陵王萧子良门下,被称为“竟陵八友”。)称帝,江淹再次得到新皇帝的重用。

从此开始了他一生当中政治生涯的狂飙时代,但在文学上却鲜有佳作,至此,被时人戏虐为“江郎才尽”。

史载,江淹曾一度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公元505年,江淹去世,时年六十二。葬在今民权县李堂乡岳庄村西,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

行文至此,开始的问题答案该结了。本人的观点是,江淹并非真的才尽,原因有二。

其一,文学创作是要有时间和环境的,早年的那些佳作多在仕途失意的时候,中年后,仕途顺畅,时间多被公务政事缠住,写写政论,大老板喜欢的“红头”文件式的文章还是可以的,哪里还有闲情雅致放在诗文上。

其二,现在的大老板也是个文学大家,你总不能时常把风头抢走吧,这是有多年政治智慧的江淹所懂得的(史上有多少才高性傲遭嫉未有善终者),如此便可以看出他历三朝的智慧原因了。(江淹可谓是智商和情商双高)

至于民间的那些个传说,诸如,说江淹在被贬为浦城县令时,有一天,在浦城郊外散步,后在一座小山上休息。后来入梦,在梦中有神人授他一支闪着五彩的神笔,从此文思如涌,才成就他的文采,时人称为“梦笔生花”。

后来又有一天晚上梦见一个人,自称是郭璞(晋代文学家),对江淹说:“我有一支五色彩笔留在你处已多年,请归还给我吧!”江淹从怀中取出,还给了那人。其后他写的文章就日见失色。时人谓之才尽,于是便有“江郎才尽”一说。

还有传说他晚年梦见晋张协对他说:“前以一匹锦相寄,今可见还。”江淹把几尺残锦奉还,张大怒说:“那得割截都尽。”江淹的文才从此大不如前。

明眼人一看便知,这些都是荒唐扯淡的说法,思之,嘿嘿,这未尝不是江淹自编自导的自保之说呢?

民间记住的永远是你的文学成就,而历史的真实原因又有几人去探究!

     江淹

     轩辕

  文通残锦笔生花,

  仕事苍民竟未察。

  皆道江郎才已尽,

  几人悟透到天涯。

本文写作者:轩辕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