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忆中的过年

2017-0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叽咕叽咕guanguan

这是我嫁给王先生的第四个年头,但却只是第二次在婆家过年。不同于第一次充满好奇,这一次已经熟门熟路,但我又觉得这是孩子关于过年的记忆,不能太懒散,一直希望可以引导孩子关注传统项目,但我实在没搞懂哪些可以用来引导。看看大猪头,参观杀鸡过程,扔扔石头。。。。。。

我们小时候都盼望过年,过年有新衣服穿,有很多零食,又可以收到压岁钱,稍微任性一点父母也不会责备。

我们那里基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进入庆祝模式,腊月二十四是祭灶,爸爸会在那一天祭灶神。旧的灶神话烧掉,然后在灶头贴上新的灶神。我之所以印象深刻,因为我爸爸向来忙碌于具体事物,很少有时间做这种仪式感很强的事情,但每年爸爸都做,让我觉得很神圣。

自此,从二十四到除夕每一天都有了要做的事情,准备各种肉,各种蔬菜,蒸馒头,油炸各类点心、肉、鱼、鸡;打扫卫生;写春联,贴春联;做或者买灯笼;制作摇钱树等等很多细碎却充满乐趣的事情。这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做馒头的日子,感觉我妈妈一年的功力都体现在这一天的馒头制作里。这一天做的馒头总是又香又甜,都是麦香,那一天我可以不吃饭和菜,只吃馒头。小时候馒头的花样也多,有普通馒头也有各式糖包儿,有糖的也有红枣的、花生的。。。

年三十,也就是今日,爸爸会去拿回请人写好的春联,带领弟弟们早早的贴春联,我和姐姐妈妈开始包饺子。是的,我们是从三十中午就开始吃饺子,而且同样那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饺子,一年中只有那一顿最美味。。。差不多这个时间点,陆陆续续开始有鞭炮声,那是各家各户开始上坟了,大伯二伯叔叔家大家都出来一起,爷爷最前面,好大的家族,其实这是家族男人们的事情,男孩子是必须去的,女孩子无所谓,小时候我总是跟着,因为特别喜欢,喜欢那种仪式感。慢慢大了,爷爷奶奶去世后我很少再跟着,弟弟却总是多远也要回家来,去一趟的。。。而每年此时也是我最想爷爷奶奶的时候,最想念那些离开的亲人们的时候,但我再也不敢去上一趟坟。还好,我是嫁出去的女儿。

除夕夜一家人一起聊聊天,爸妈辛苦一年,终于能坐下来陪我们一起看电视。他们总是看着看着睡着了,我和姐姐弟弟总是要坚持到12点,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红包但我们还是喜欢坚持看到12点,过了12点姐姐允许我们先睡。姐姐出嫁后,只有我和弟弟坚持了一段时间。。。

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初一做准备,但真正觉得兴奋也只有在初中之前的小时候吧。穿了新衣服,先到爷爷奶奶那里拜年,家里虽然不富裕,爷爷奶奶子孙又多,但奶奶每年都会每人准备一个红包,不多,一个红包一块钱,10张一毛的,崭新的,平整的,从大堂哥开始轮着给爷爷奶奶磕头,磕完头令一个红包。那时候因为在爷爷奶奶面前并不太得宠,我很怕,但奶奶去世后这些都没有了,我又非常想念。奶奶去世后一切都变得没那么讲究,才知道奶奶是一家子的凝聚力。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拜完年开始跟着爸妈各自分散去他们的伯伯叔叔家拜年,先是自己宗亲的,然后是别门别姓的,总之一个村子都走遍,大半天都过去了,年也走远了,开始回家睡觉。。。

从初二开始,我们就开始串亲戚,自然最喜欢去姥姥家,大姨二姨家,我最喜欢去二姨家,有很多好吃的又有同龄的人一起玩。。。。

不再期待过年应该也是从奶奶去世开始,再也感觉不到年味。至亲离开,于大人就成了伤心的时刻。上了大学后每年回家都希望让爸妈开心,工作后更是如此。婚后承蒙先生体恤,也得以隔年回家与父母共享天伦。父母看重儿媳,女婿,逐渐的也有了笑容。今年又添了孙子,一家人没得团圆,但也是为小宝宝着想,算不得不开心,只苦了我这个做姑姑的,今年想家竟没个想处。

儿子说:妈妈,这是我们家。我说;这是你和爸爸的家,妈妈的家在安徽。儿子说:不对,这是我们的家。幼子稚语惊醒梦中人,是啊,他乡已是家乡,家乡已成故乡。我总标新立异,却拗不过传统,有传统思想的父母。在这里我感受不到年味,但孩子爸土生土长,这是他念叨的年味儿。而作为孙子的我的儿子他要熟知这里的一切,将来回忆起来他记忆中的年味希望也能丰富多彩。

看着儿子,想念着我的小时候,想念着我的家乡,同时希望儿子也有家的概念,年的体会,习俗的传承。

新年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