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一个人,温暖我生活——后记
关上门,打开宿舍的玻璃窗,六月夏天雨夜湿漉漉的空气遂漫进窗来,混杂着泥土的芳香。岑寂中,窗外传来滴滴答答雨打窗台的声音,在寂静的午夜,清脆而响亮。一个人的宿舍,打开最喜欢的广播,一杯苦荞茶,一台电脑,坐在书桌前,像蜘蛛结网一样开始敲打已经了然于胸的文字,大学还有四天就结束了,我想对他们的爱情,也做最后的阐述,以此纪念闺蜜这份姗姗来迟的爱恋。
前一阵子,很多人问我这个故事的结局是什么样子的,我知道大家都期待着有情人终成眷属,我也一样,作为她最好的闺蜜,在我们分开以前,我真的特别希望能够有一个人出现,陪她过以后的日子。她不是那种广交朋友的人,所以,不希望她经过四年的本科,等到读研的时候又像当初那样孤身一人。可叹的是,这一切都在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
她曾说如果结局是一个人的暗恋变成了两个人的相濡以沫,那就不是生活,只能是失真的影视剧。可是上帝像是给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在离开学校的日子已经不足十天的的时候,那个他突然开窍,开始煞费苦心的追求她。貌似这场生活,真的有了一点影视剧的意思。
生活的确像是一场影视剧,但是生活的精彩之处就是真实可触碰。她说她要静静的离开天津,不会告诉他她曾很在乎他,不会告诉他她拒绝毕业前一起吃饭,是因为不敢见到他,她只想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离开。他要借她的书,她也不会当面给他,而是邮寄给他,算是给他一个看到书记起她的念想,给自己一个了断。既然这场旅行是一个人开始的,就还以一个人结束。离开之前甚至不会说再见。
但是,往往在你绝望的时候,是以为要失去的,却留了下来,其中付出的,只是岁月。6月8号的晚上,她给我发过来一个截图,是他对她的告白。我知道那一刻意味着什么,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她惊恐却又兴奋,害怕却又喜悦。他们系的很多人,她都认识,她身边的很多同学也都认识他,可是偏偏他和她在大四才相识,而且只是短短的四个月的研友。不能不说这个世界好奇怪,两个人的圈子有那么多重叠的地方,两个人却偏偏在重叠部分之外。相见恨晚也好,天意弄人也罢,幸运的是在四年青春的尾巴上,两个人走到了一起,对他们两个来说,这该多么珍贵啊。
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既然相互喜欢,那就在一起吧。可是,他们不是那样的人,一个会考虑很多很多的事情,现在、未来、家庭,喜欢按计划做事。一个太被动,总是期待着两个人会自然而然的走在一起,不需要承诺,甚至不需要一个形式。所以,当得知两个人已经把这件事挑明,并且有了可喜的结果的时候,作为旁观者的我,也跟着瞎激动了一阵子,总觉得真不容易,还好一方主动了,还好这场默默的暗恋以美满结局,最好的是彼此没有因为被动而错过。除了对他们深深的祝福,竟然不知道再对他们说什么。
对于爱情门外汉的我,真的不得不赞叹:爱情真是一个神奇的东西!于千千万万人中遇见,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刚好碰见了,一句“嗨,你也在这里?”,就像多年不见的老友,把酒言欢,眼神里是浓的化不开的深情。
一个北上读研,一个准备二战,可以说是比翼齐飞的革命伴侣吧,被很多人羡慕,也被很多好朋友祝福。不知道未来的日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但是我像期待我自己的生活一样期待他们的日子,甚至对他们的期待已经超越了对自己生活的期待,我知道那是我对未来的希冀。
不大不小的年龄,总会很尴尬。会有很多人问你为什么还是一个人,为什么不找一个,喜欢什么样的,以后会在哪里生活。这些问题无论是半生不熟的人还是亲朋好友,都不止一次的问过。相信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自己暗暗的思考过。但过后,依然是一个人上班,吃饭,睡觉,看书,散步,大有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的样子。
不是固执的非要单身,不是刻意的装清高,是生活有生活的规律,上天自有安排,又何必太着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要的生活,逛自己喜欢的小巷,读自己最喜欢的书籍,总会有不期而遇的美。她选择一个人行走的时候,当初又怎么会料到原来这条路上,有个路口有个人在等着自己呢。他又怎么会想到,自己会这么的勇敢,抛却固有的对所谓的顺其自然的坚持,选择了主动追求呢。
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每一天,不必着急,该来的总会来,该面对的一定不会逃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照顾好,做最好的自己。
总的来说,很开心作为她的闺蜜,是这场爱情的见证者,还有促成者。未来的路上,相信还会继续继续见证他们的幸福。刚好毕业,我也把我对她的义务与责任全部移交给他,他就等着接招吧。
最后想说,祝我们毕业快乐!期待的六个人的首聚,这样再去逛婚博会就不用“借”男生了,就按小邓子说的从人家开馆,逛到闭馆,把该收的小礼物全收了。只是,小邓子不要拖后腿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