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现象杂感
今天是我与简书结缘的第十天。十天前,苦于新浪博客更新不了,我迫切需要找一个新的写作平台,来写写日记以安放自己流浪的灵魂。通过搜索,我找到了简书。
进入简书后发现,在这里除了可满足我写私密文章外,更可像其他社交写作平台一样,发表公开文章。也可相互关注、点赞、评论等,而且无论是写文章,还是点赞、评论都可以获得虚拟资产——简书钻贝。
我使用简书原本只是把它当作网络日记本用而已,并未在意有多少人关注、点赞、评论。而事实是,虽然数量少,但还是陆续地有人关注、点赞、评论我那质量并不高的文章,同时自己也不断会关注、点赞、评论别人的文章。
在这种交往交流中,每当自己的文章被人点赞、评论,甚至只是阅读量不断增加时,我内心总是喜滋滋的,似有暖流流过。内心流畅的那种原本模糊的东西便日渐壮大且清晰了——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尊重和赞美。
在浏览阅读别人的文章时,又不断地看到别人谈自己与简书交往的故事。有人提到简友的点赞好评,激励着自己不断的更新;有人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不断地加强阅读、学习,用心观察感受生活;甚至有人想停更时,在简友点赞评论后又鼓起勇气坚持写下去。
看到这些,我明白:原来大家都像我一样,需要他人的关注、尊重和赞美。
进而看到:有人当初选择简书,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写作梦,或是为了挑战自我,激发自己的写作潜能。有人为了能坚持自己当初从事写作的选择,或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毅然花钱加入写作培训班。也有人为了坚持写作不惜打破以前的生活规律,放弃自己休息的时间,甚至赔上自己陪家人的时间。
这些人所为,我想就不仅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尊重和赞美了,而是为了实现自我,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我便明白了,为什么在我公开发布第一篇文章时,就有人主动加我好友,说我文笔细腻,拉我入她的写作培训班(当然是要学费的)。进而又发现这种公开的写作培训班,有好多家。许多人是放弃了他们的本业,在这个网络社区,进行创业。这些培训班的生源应该不少,当然参与者也都收获满满。
这些写作培训班的创建者和组织者,他们在这虚拟的社区,真真切切的实现了他们的创业梦,也获取了他们该得的经济收益。他们的生存需求得到保障,培训者和受训者也都实现了各自的自我需求。
在这个网络社区,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得到了生动的诠释: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在生存、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得到满足后,纷纷在这个虚拟社区,以写作为媒介或手段,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式,使自己的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变成现实。
这样看来,简书这类平台不应是纯粹的虚拟社区。而是人们借助网络、借助屏幕,拓展了自己生存空间,尤其是拓展了精神生存空间。把精神需求握在自己掌心,通过文字,通过关注、点赞、评论、培训、发表作品,精神需求变得真真切切。
而简书这一类平台的开创者、经营者则看准了人们的需求,获得经济收益,实现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