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中华文学

剪一段古镇慢时光

2021-04-08  本文已影响0人  松竹友

清明,搭同事的车,赴窑湾古镇。

窗外,是不断向远方延伸的巨幅彩画,麦田碧绿平坦,油菜花金黄明丽,刚绽出嫩芽的钻天杨,在熹微的晨光中闪闪发亮。

窑湾古镇,位于徐州市新沂西南,西傍大运河,东临骆马湖,三面环水,历史悠久,距小镇仅两个多小时的车程。

我们从唯一的陆路——北门锁钥进入,从名字可见这里军事地位之重。

古槐和皂角树老了,还没有从冬天醒来,换上新装的翠柳,在春风中舞姿婀娜,棠梨树一身素雅,大家闺秀般盛装立于道旁。(导游说可能是棠梨树)

沐着春风,沿着河边的石板路上徐步前行,弯弯的月牙桥,潺潺流水,灰瓦翘檐的古建筑,恍惚置身江南水乡。

山西会馆,弥漫着浓重的思乡情愫。

这里曾经是关帝庙,关帝,是他们祖祖辈辈的保护神。大槐树,是山西人惜别家乡的标志,不能回乡,就把他乡有槐树的地方当成家。据说,关帝像和大槐树,是他们选择这里作会馆的主要原因。东厢楼五间花厅,历经了几百年岁月的洗礼,已显沧桑。圆形拱门,窄小的空间,仍保存着老家窑洞的样子。

醒目的白色“当”字,和硕大的算盘珠,告诉游人这座建筑的身份是当铺。走进房间,迎面是高高的柜台,除了安全考虑,据说还有另外的效果,老板居高临下,是为了给典当人心理的震慑,仰视别人时,自然会少些讨价还价的勇气。

“十人桥”的故事让人肃然起敬,导游的讲解又一次把我们拉进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淮海战役的炮声打响,黄伯韬兵团慌忙逃窜。解放军奉命追击时,被河流挡住了去路,十名战士跳进冰冷的河水,用身体架起了浮桥,部队顺利渡河,窑湾战争胜利结束。十位战士被授予“河上勇士”的光荣称号,他们的事迹,被选入语文课本。

展馆的外墙,依然可见深深的弹痕,仿佛那场战争还没有走远。享受和平的我们,无论何时都不该忘记那些为今天的幸福拼过命的人。

绿豆烧,是窑湾特产之一,高高的烟囱见证过制酒业的兴隆,走进酿酒作坊,从不沾酒的我也被浓郁的酒香味吸引。

吴家大院的主人是福建人,亦官亦商的他们曾风光无限,生意兴隆时号称“吴半街”,楼房五百多间。

仅剩的一处私家庭院,部分还原了昔日主人的生活场景。参观小姐房间时,我一面赞叹古代女子生活的精致,一面同情她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闭塞,对比此时的自己,虽一介草民,可身心自在,山河任我游,何其幸运。

酱园能成为收费景点有些出乎我的意外。可街道随处可见卖甜油的商铺,足以说明其生命力之强大。一件手艺能传承几百年,是值得自豪的事。也希望今天的企业能反思,不只靠噱头取胜,也能拥有独门绝技,诚信经营,润泽后代。

悠长狭窄的街道,是古镇留给我的又一印象,趁游人暂时不拥挤,抓拍的一线蓝天,让我欣喜不已。与那些仿古建筑相比,这些磨得发亮,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更多了一份古朴。

逛古街自然免不了尝美食,酥香的小黄鱼,甜腻的云糕片,满足了吃货的味蕾。漂亮的披风,复古的裙饰,则是同行大妞小妞的心中爱。

在窑湾码头吹吹风,坐坐游艇,用运河的水洗洗手,遥想一下隋炀帝曾经的风光,感觉每一秒时光都是快活的。

剪一段古镇慢时光,替代平日的忙碌,装点生活的美好。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