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沟通,还是写作,都应该简洁高效

2024-02-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默如雷
01ff4e5d468c6da8012187f4c4058b.png@3000w_1l_2o_100sh.png

最近,我一直在深入学习写作技巧,感觉“学海无涯苦作舟”的痛苦和乐趣。

说到学习,就不能不提“刻意练习”。

这是时下最新颖、最符合脑科学的练习方法。我们分开来看,就是“刻意 ”和“练习”两个关键词。

练习,我们都知道就是加大练习量。但“刻意”呢?

这个词看似简单,实则包含了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训练,更强调了“针对性”,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去提升自己的技能。

刻意练习的核心在于“刻意”二字。这意味着我们的练习需要明确目标,然后有的放矢地去训练。

在写作上,这就要求我们需要分解写作的每一个环节,从文章的开头到中间过渡,再到结尾的升华,每一个部分都需要我们精心设计和打磨。

这就是古人说的“打腹稿”。

腹稿打好了,才能文思泉涌。

我脑子不好使,所以经常用思维导图来帮助思考:

文章的开头如何吸引读者?中间部分如何自然过渡?结尾如何让主题得到升华?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刻意练习的内容。

这不仅是一个路径选择的问题,也是个人习惯、中西方书写习惯和逻辑思维习惯的问题。中国人传统的写作方式喜欢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这种草蛇灰线的叙述方式,在日本的侦探小说中也能找到影子。然而,这种叙述方式并不完全符合当下的快餐文化。

快餐文化是一种针对人性、针对人的心理进行调整的表述方式。它追求的是简短、快速、简洁的传达方式,能够迅速抓住读者的眼球。

这种方式虽然可能不具备传统意义上的艺术性,但它在传递观点、吸引读者方面却有着巨大的优势。

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我们必须放弃传统的写作模式,拥抱变化,接纳高效的写作方法和工具。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用最精炼的语言传达我们的思想,抓住读者的眼球。

比如,开门见山。

这就是一个值得弘扬和学习的书写习惯,除了嘘寒问暖和打情骂俏,我们大部分场景下都可以开门见山。

只要不是上级、长辈,我们就不需要为沟通方式浪费太多时间。

当然,养成良好的沟通习惯也是成功的一大秘技,这里并不是贬低沟通艺术,而是劝那些情商不高的人放弃挣扎和努力,直接说明意图,这样可以增加沟通的效率,缩短沟通的时间。

扯得远了点,这跟刻意练习的关系不大。

我的意思是说,不管是沟通,还是写作,都应该简洁高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