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很厉害的人,都拥有这一种能力
在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各路信息可谓是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每天我们只需要轻轻松松地动一动手指,就可以接收到海量的信息。
然而,有多少人是认真思考过,其中有多少信息是真正有用的?有多少信息是能够让自己发自内心快乐的呢?
事实上,大多信息并没有用。所以我们有必要聊聊过滤信息的能力。
花几分钟阅读本文,你将了解到:
什么是过滤能力?
为什么过滤信息比收集信息更重要?
为什么过滤能力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能力?
过滤信息的三个方法。
现在,很多人一天的生活变成了这样:
早上起床,第一时间是摸手机,然后看微信新消息、朋友圈新评论,APP新通知。
一天的生活,我们走路看手机,吃饭看手机,坐地铁看手机,上班看手机,睡觉前看手机,你的手会不停地做出下意识反应:解锁,点击,下滑,点击,退出,下滑....
生怕错过一条回复,一条通知,仿佛一不看手机就会落后、一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越,每一刻我们都不敢懈怠,美名其曰”珍惜时间“。
移动互联网时代,利用碎片时间看手机本没有错,可是,过多关注手机而忽视现实生活并不是最优选。你写报告的思路可能被手机消息打断,你会议的讨论可能被手机干扰,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经常发生。
那么你会问,有没有一种办法,既可以高效工作又可以不错过手机每天的消息、评论、通知?如果你手机里有大量APP,你根本看不完的。如果APP不多,那也很难看完。消息是随时发送的,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新消息。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我们需要过滤信息!
有一种一种叫“筛子” 的粮食工具,它的作用主要是使小颗粒通过孔掉出去,留下大颗粒。生活也一样,需要有过滤信息的“筛子”,把没有用的信息拦在外面,让有用的信息进来。这种“筛子”就是过滤能力。
什么是过滤能力?
过滤能力是一种将更多、更杂的“信息 ”转换成更少、更好的“信息 ”的能力,也就是由多变少的过程。
这里的“信息”包含了消息、通知、知识、技能、方法、目标等等。这也是精要主义所提倡的一种能力,逐渐从信息过多,到知行合一。
其本质是:过滤的主角并不是信息,而是自己的大脑。很多朋友以为我们要过滤外在信息,其实我们更重要的是筛选内在。
世界并不复杂,复杂的是我们人类的大脑。
思绪混乱的人不能分辨事情轻重缓急,目标不清晰,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于任何信息都担心错过,都想关注,往往顾此失彼。
而懂得过滤信息的人,会优先删除那些没有意义的杂事,对重要的事情和想要的东西优先考虑,虽然也可能错过什么,但往往能在某方面获得成就。
下面是本文的两个核心观点:
1、过滤信息比收集信息更重要。
2、过滤能力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能力 。
为什么过滤信息比收集信息更重要?
1、过量信息导致大脑超载
大脑的信息负荷有限,接收过多信息导致你大脑超载。
大脑就像一个水杯,收集信息就像往杯子里面倒水,而过滤信息就像有选择性地加水。水杯的容量有限,收集太多无用的消息会占据你的大脑,使有用信息无法进入,或者说就像水杯加满水后又溢出。
我们要做的不不仅仅是清空大脑,而且是做到在源头上控制信息源,精简信息,只有在大脑中预留空间,把大脑“腾出来”才有可能接收真正有效信息。
2、被动收到信息越多,主动思考越少
我们接收到的信息越多,用于处理每一条信息的时间就越少,处理时间减少意味着你的思考时间也就越少。
用《原则》的观点讲,任何事情都有一、二、三级效应:
第一级效应是最快也是最明显的“即刻反应”,而二三级效应是未来展现出的“未来反应”。处理信息时间越少,你会习惯于短平快的交流、思考 ,遇事更容易关注一级效应,而忽视二、三级效应。
比如吃薯条的一级效应是好吃,二三级效应是变胖。而吃蔬菜的一级效应是口感普通,而二三级效应是健康,苗条。
思考得越少会更倾向于“自觉”,也就是现在快乐就好,不想未来。这样下去,生活可想而知。
3、信息同金钱一样,边际效益递减
大家可能听过边际效益递减,指的是虽然产量在增加,但增长速度不断变慢,并有可能衰退。
拿赚钱来讲,很多人没钱的时候希望有钱,但据绝大多数富翁反映,等赚钱到达某个临界点,赚再多的钱并不会让自己高兴。
就好像本来你很喜欢看励志电影,一天看一部你会“鸡血满满”,但是让你一天连续看5部励志电影,那么你会越看越麻木,所谓励志的效果早就消失殆尽。
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印证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古语。所以说,选择性地过滤信息,尽量看有用的,你就使得你的信息收益不至于减少。
为什么过滤能力是当下非常重要的能力?
信息泛滥,注意力黑洞多。
今天我们身处的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洪流的时代,每天会有大量的信息通过屏幕送到你眼前。这些包装过后的“通知 、消息、对话 ”背后是大量掠夺他人注意力的“专家 ”。
他们了解如何设计才能让人们兴奋、上瘾,他们甚至动用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去设计内容,让读者、听众欲罢不能 ,久而久之,深入潜意识,读者、听众形成了“不断点击标题党 ”的习惯。
可悲的是,很多人还乐在其中,殊不知已经陷入了一个注意力黑洞。这个黑洞吸取了你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让你大大减少了对当下生活的关注。
跳出注意力黑洞,摆脱“很忙但没有成效”怪圈 。
你每天看着大量各种鸡汤夹杂干货的文章,听着励志的和很有道理的论述,过着“充实而忙碌的”生活。但日子久了,你回头看看,那些干货文章、道理论述还留下多少,有多少是真正帮助到你的?你究竟做到多少?
后来你终于明白,原来,成长不在于看了多少书,听了多少道理,而在于真正去做到某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不断体会规律,仅此而已。
所以,你根本不必担心会错过什么“重磅消息、特殊能力、必备技能 ”。
你需要不断过滤信息,接受更少,更优质的信息,把大量时间应用在践行原则的道路上,去做成事情,才能摆脱“很忙但没有成效”怪圈。
下面,我们开始讨论如何编织“筛子”的孔了:
过滤的三个方法:
1、精简信息来源---从源头层面控制信息量
所有发送到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大脑的网络信息归类为“信息源”。信息源未必增长我们的知识,只会使我们信息过量。
精简信息输入源头,减少使用社交网络、即时通讯;精简电子邮箱数量,保存常用的几个邮箱即可;精简APP,保证使用少而精,删除长期不使用的应用;精简社交应用中的群聊、置顶人,删除那些很久没有联系的人。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指出因为说“不”,人们会变得高效,对待信息也是如此。定期抽点时间,精简一下手机的内容,你的信息质量将会完全不一样!
2、设置关注边界---从自身层面减少信息摄入
你的关注点越多,你每个点的成就越小。就像“摊饼 ”一样,摊的范围越大,饼子越薄。
人的精力也一样,过多的关注点容易使你精力分散,很难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往往是这个做一点,那个也做一点,最后什么都没做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托马斯·索维尔指出所谓的两者兼顾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有的只是取舍。在需要有成果输出的前提下更是如此。
3、发展“系统”,而非“动作 ”---综合过滤信息法则
发展一个“系统”,而非仅仅一个“动作 ”。我们很容易做到删除一个聊天、少看一条推送,这些都是一个“动作 ”,而能够做到几乎不看无意义的通知和消息,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系统运作。
拿开公司来说,刚开始,只有3个人,你必须事事躬亲,但随着公司人多了起来,你需要建立一套制度和体系来指导他人做事,而你也不必亲力亲为。
发展过滤“系统”也是如此,其中融合了精简信息方法和设立关注边界,让你能持续不断地关注有价值的信息。
当然,每个人的过滤系统因人而异,还需要你自己去建立,这个过程没有人能替你完成。
《安静的力量》提到被称为“世界互联网之父”的凯文•凯利是新科技的狂热代言人,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凯文自己却不使用智能手机。
他有时会到亚洲的一些村落旅行,一去几个月,不带电脑,这么做是为了要扎根现实世界。
凯文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我尝试保持与各种科技的距离,这样我才能更容易记住我是谁。”
不管信息多么诱人、吸引人,能按照自己是否需要来判断的人才够强大。
所谓“知行合一”,就是要让认知与行为相一致。因此,从今以后也要扔掉那些多余的信息,选择自己能够付诸行动的信息,可以尽早从头脑的便秘中解脱出来。
希望我们不断练习自己“过滤”能力,摆脱无意义的信息洪流,选择更少但更好的信息,把有用的信息实践在自己当下的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