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励志散文青春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2019-01-18  本文已影响134人  小生芸芸

01

个人公众号:龟山脚下 主推:文字/有声电台  欢迎关注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01

在这个全民追忆往事的年代,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首专属的bgm,里面记录着关于过往的点滴。那么,与其等到青春走远再来空怀旧,我们何不尽可能记录下自己成长和生活的轨迹呢?于是,愿谨以此文,献给——后来的我们。

对于年少人而言,大概“夏天”总会有很多故事发生吧。你想啊,毕业是大事吧,要挥手告别的人事有那么多;入学是大事吧,要重新融入的世界充满了未知。特别是高中毕业的那个夏天,等待和煎熬似乎是最青黄不接的戏码。可是多庆幸啊,不管为此流过多少眼泪,我们终究还是有了各自的去处。

还记得临近开学的那段日子,在网上看了很多“奇葩舍友”的帖子,再加上近几年频发的宿舍恶性事件,让我惶恐得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也许早已忘了当时梦里具体的细节,但那种只希望能和舍友们友好共处的纯真心愿,现在想来也是可爱得让人莞尔。虽说现在的和睦不代表日后不生嫌隙,但同在一个屋檐下的大家都已经成熟到足够自持了呀,相信我们能够一直温暖下去的。

不得不说,大学,当真是一个完全不同以往的转折点。特别是那些从小地方来的孩子,一个人来到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一切从零开始,什么都要去学,事无巨细。例如,怎么乘坐地铁,如何使用共享单车……等等等等。

我们怀揣着激动人心的期待和憧憬,却只能在等待中被日常的琐碎填满。完全陌生的环境;身边没有朋友可以一诉衷肠;该交作业了,可是从未做过PPT,压根儿就没有概念;很多事情不能我行我素,要先在小组里广而告之……何止手足无措,只怕哭个十次都不够吧~

也许技能上的东西学学就能掌握,也许人际交往上多尝试几次就能熟络,可是有一个东西,叫做午夜梦回。一直梦下去倒还好,只怕突然醒来,面对戛然而止的梦境,而眼前却没有远在家乡的故人,那种思念和失落,我不说,我不出声,只有湿透的枕巾知晓……

02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从前从前,以为上了大学就能拥有真正的爱情、就能得到完全的自由、就能立刻斩断所有藕断丝连。可是原来有一个现实叫做“男女比例失调”,有一个鸿沟叫做“经济不独立”便得不到精神上的自由,有一个真理叫做“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习惯了的习惯,必须用时间和充实将它连皮扯下。

但是,且慢,总有哪里不对!继续消沉下去,有什么好处吗?大学不该是一个适合做梦、写诗、拒绝世俗、容纳异端的地方吗?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陷入自己思维的误区,一味地庸人自扰呢?成长可是如同熬中药,必须一个时辰一个时辰文火慢炖、急不得的呀!不会写诗的话,总能识得字吧?那就读诗吧。

就像《请回答1994》里的愣头青三千浦,一开始不也是不会搭地铁,对首尔一无所知吗?在那样有限的时代下,若干年后的他,不也成了能给出租车司机指路的首尔人吗?那么我呢?这个突飞猛进的时代呢?只要假以时日,我也可以得到我想要的蜕变的呀。不是吗!

谁的成长没有阵痛呢,谁不是从不适应到得心应手呢。重要的是,不管表现方式如何,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努力着,努力变得更好,不管是见缝插针地兼职,不忘初心地提升学历,自掏腰包多学一门语言,亦或是竭尽所能奔波于心仪的社团组织,我们,都是带着对自己的希冀去前行。

印象深刻的是某节课上的分享,看着那位站在人前紧张到不知所措的女同学,一边说话一边在讲台边的台阶上上下下不断变换位置,说到后面甚至挫败地哽咽了。那时的她应该是在懊恼自己表现得不如所愿吧?但作为旁观者的我,却深受感动,那份笨拙得可爱的勇敢,不就是一直想突破自己的我们的影射吗?多好,多值得被鼓励。

03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或许,迷茫,是所有青春都会有的通病吧。很多时候,不知道是别人带着滤镜看我们,还是说我们自身存在着“好而不自知”的优点,总觉得自卑才是心理活动的常客。又或者说,如果所谓的自信必须由能力来作为抬头挺胸的底气,那么现在的自己,当真是一个原材料,亟待”加工“,以提高“附加值”。

走到了人生的这个当口,来到了传说中的“二十出头”,才发现一只脚已经踏进了社会。现实啊,梦想啊,原来和外貌也有一些关系。但也许也没关系,没法用颜值征服世界,至少要用变得更好来取悦自己。毕竟,成长就是一场润物细无声,要尽量让自己越来越能接受现实,而不是变得越来越现实。去阅读、去跑步、去做想做的尝试,只有这样,想要的未来才不会太遥远。

鲁迅说:“夜正长,路也正长”。写这篇文章的当下,已是凌晨,现阶段的自己进入了心心念念的主持人大赛的复赛,不知道接下来会如何。虽然知道经验不足有可能会让自己只是个陪跑的,但还是希望自己能走得远一点,再远一点……

怎样都没关系,我们的故事,直未完待续。一成长路上的所有好好坏坏都是恩赐,都可以开出花朵,记得虔诚而坦荡地抬起年轻的头颅,直面生活,只有这样,才有值得骄傲的东西,能献给后来的我们。

04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写在后来的话:

这是喜欢刘若英的第五个年头,刚好《后来的我们》也上映,刚好这个名字让人觉得未来很长,要豁达要宏观,不要太为眼前的悲伤而悲伤。

就像文章的最后,我说希望复赛是未完待续,但其实参加了决赛却也止步决赛。不甘过,不服过,戾气深重过,但没用,也没必要。所有的不尽如人意都有一个总量,我应该庆幸我能在二十出头的年纪碰壁,也应该感恩我有能尝试能感知的幸运。

电影里说“后来的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我不赞同这句话。既然拥有了一切,那么没有了我们又如何呢?这世上有多少人既没有“我们”,更没有“一切”。所以,拥有了一切的人,就该捂嘴偷笑,而不是紧盯着失去的东西,否则若是不痛快,便是自找的不痛快。

又或者“拥有一切”,这太奢侈了。那么,就祝愿后来的我们能成为想成为的自己,睿智到容得下一切不完美。

如此,足矣。

图/来源网络

原创/芸芸

播讲/芸芸

排版/芸芸

(个人公众号:龟山脚下 主推:文字/有声电台  欢迎关注)

在孤独中成长——我的大学生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