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
再次看到林黛玉写《问菊》,看到这一句“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心中生发无限感慨,也有了更多反省。
看似宝玉在写诗,宝钗在写诗,湘云在写诗,探春在写诗,黛玉在写诗,实际上都是曹雪芹本人在写,只是他厉害到,每一个人的诗,他都要去拟一遍,而且要把每个人物的个性,都体现在诗句中,还要体现底蕴层次,境界高低,胸怀宽窄。真是极不容易的。
林黛玉的这首《问菊》,与其说是问菊,不如说问自己。她在问自己,也在标榜自己的高傲,你们苦思冥想,你们贪恋红尘,而我却信手拈来,超逸脱俗。
我知道自己是要回去的,还尽了眼泪,我就一个人归去。想想世间众人,我能带谁归隐呢?即便心有所属,有那灵魂知己,可那人却在花丛中,注定还是要一个人走的。
看《红楼梦》,真的如蒋勋老师所说,就是看佛经。每一句诗词,不管借谁人之口吟出,借谁人之笔作出,都是作者在看尽世间繁华后,一个人的清醒与通透。三百多年了,以后可能不管时间还要多久,这部作品依然会流芳百世,依然会点醒俗众。
如果要归隐,我也只能是一个人吧。坐在茶桌旁,我在一旁写下这句话。
一家人坐在一起,公公看视频,老公看视频,外甥打王者,两女看电视,唯独我捧着一本《蒋勋说红楼梦》或者一本《人间词话》。
后来我实在无法在喧闹中修清静心,只好生着闷气,一个人去书房里关着了。然后无论我怎么哄劝,或者怎么严厉,都没法把俩娃,从客厅中请到书房来。
毕竟每个人都有他的喜好,我不能强加自己的喜好厌恶给他们,包括孩子们。只是对孩子们,又多了一丝无奈。我努力地营造家中的书香氛围和自由民主,就是希望她们能在耳濡目染中,能学会自主安排,能爱上读书学习。
但大人们不放下手机,哥哥不放下游戏,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一想起来,心中闷气更甚,可又不忍因着自己的心气,扰了表面上的平静。因为化作暴风骤雨,也只是徒劳无功。
心中对这种生活状态,真是有些鄙夷不屑,对于两个女儿,更是抓狂有加。从她们生下来一开始,我陪着她们的大多时候,都是手捧一本书,到如今夜间陪睡的时候,依然手捧一Kindle,并不是专为装样子,而是真的很喜欢读书,也成为了一种强迫症。
每天不看几页,不学点东西,就感觉这一天白过了。“我们领导的女儿,这次高考682分,录了清华。她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是那种看到别人不好好读书,都不能理解的人。”我脑海中想起前段时间姐妹跟我说的话。
我虽然没考上清华,也并不鸡娃,逼孩子上清华,但是从小开始,就很努力,很自觉,也是看不惯不读书之人,总觉得将大把的时间,浪费在刷屏游戏上,实在是虚度光阴。
而书读多了,却又多了几分清高,心性也大了。遇到不懂装懂,卖弄知识的人,又总要辩论几句,讽刺一番。
可酷爱读书,喜欢诗词,就是这世间不落俗之人么?我的孤独和高傲,又来自于哪里?我依然免不了自己的平庸无为,也抵挡不了孩子们的平凡普通。
只是希望在她们到了我这个年纪的时候,也能有一两爱好傍身,能一个人丰富安静,而不是终日无事,毫无作为,为旁人厌弃即可。
若是能活成自由行走的花,能活成宇宙星空的绚烂,能有用于国家,有用于社会,那便是极好的。我即便没有身居高位,但是依然坚守本分,尽职尽责,默默耕耘,日新日进,不曾放松,也还是奢望有“一样花开为底迟”的那一天!
要归隐,大概也只能一个人,志不同道不合,但终究还是一家人。只能在心中修篱种菊,尽量放眼于大江大河,也能包容所有的生命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46735/cb1be84610f3f62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