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完美陌生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3277/befeb011e5cba426.jpg)
一人以上,就会有分歧,所以会有“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我们性情相似、三观相近”。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朋友关系,莫不如此。
著名经济学家薛兆丰从经济学角度说过:如果世界上有两个人,是彼此一生的唯一,在短暂的一生他们不会碰上。我们海誓山盟许下终身承诺的那个人,实际上只是我们身边看上去觉得差不多时间到了挑选的人。
听上去很丧、很不浪漫对吗?正因为这样,所以夫妻关系显得尤其特别,两个独立个体结合成共同体,荣辱与共、共称对外,在日复一日中不断接受着这种独特的人际关系碰撞。
如果一开始两个人有吸引,必然有当下彼此的期待和契合。 慢慢地,我们会发现很多“TA不该不理解、怎么会计较这个、越来越陌生、变得不可理喻”的方面。
这很正常,即便在同一个屋檐下,关注不同、看法不同,就会越来越多地彰显出相互间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这些差异会因为终究每日碰面、处于一个相对环境封闭的家里,而让人避无可避。
有的人很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些差异可能成为影响夫妻关系的隐患,及时表达自己的认知和看法,对方可以不认同,但是会有理解:“奥,原来有这事儿”“啊,你是怎么认为的”,如果有更合适的沟通方式,那么矛盾误解会少很多。
有的人不关注日常沟通,有些情绪会累积发酵,有些观念会大相径庭,有些做法会南辕北辙。等到过了很久,可能两个人会突然发现怎么对方怎么是个这么顽固、不可理喻、陌生的人?
这有什么诧异的,有矛盾而忽略,时间再长,它也是原来本就没有讨论过的矛盾,并不会自己解决。
如果多年不见的朋友,你突然发现对方变化很大,那是因为你在对方的生活中缺失太久了。“完美陌生人”形容亲密的夫妻两个人,不就是同样的原因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43277/a6232b592dac466d.jpg)
如果我们很在意这份关系,明智的做法是进行有效的沟通,温和递进。 这么做可能会有很多结果:
1、双方交流后达成共识,或者可以理解,那就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了,以后多加强沟通更好,两人一起往更美好的方向努力;
2、用过去的情绪或者未来的不确定阻碍沟通,那就先解决情绪,平静后再进行交流。
因为勉强认错、对旧事不耐烦、诚心认错再加个“但是”,这些做法绝对谈不上明智;过多的反问句,只对人不对事,可能会起到激怒关系的效果;说话不坦诚、言行不一致、容易引起误解,这是我们常会出现的问题;不良情绪在对方的影响下升级,控制不住形成恶性循环更是雪上加霜。
之前我家隔壁邻居是一对小夫妻,俩人是日常见缝插针地吵、周末时间充裕地吵。有时候在楼道或者相邻的房间能隐约听到他们吵架的内容。
神奇的是,高频率出现的每次都是——抱怨丈夫不上进,嫌弃妻子和婆婆关系不好,没有别人赚得多,跟了你真是瞎了眼。。。
虽然吵架也是一种交流方式,但这种只谈事情表面的样子和情绪,不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改进的方法实在无益。像小学学习语文的时候,十分善于提炼中心思想,却忘了联系上下文展开。
所以直到快一年时搬离,他们吵架的内容还是没变,多次重复进行,好像编辑好的程序一样。
如果沟通无效,先不要放弃,换一种表达试试,换一个角度试试。 当我们真的在意这段关系,想要改善彼此的链接的时候,我们会努力多尝试一些方法。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以自己已经形成的一套“总结式”方法来处理问题,很容易僵化和陷入盲区,忽略解决问题的其他角度。怎么办?
学呗!你有多珍惜,就会有多大的动力。坦诚地说出自己所思所想,这时候就不要偷工减料了,你以为你不说TA就会明白,事实是你说了TA也不一定明白!心有灵犀确实很美好,但大多数人还是学学好好说话、好好表达比较现实。
“宝岛辩神”黄执中那么会辩论,反而是越知道表达有被误解的宿命,越真诚地进行沟通:
吵架的时候自己情绪不好,会在伤人的话到来之前及时刹车。不会只说“你一个人静静”,而是说明原委“我现在情绪不好,我先冷静一个小时咱们再说”,或者“我现在感觉很难过,你可不可以先抱我一下安慰我,然后等我平静了,我再安慰你,咱们好好谈”。
双方不情绪化以后,再说出引起争执的事情是什么,自己的看法是什么,对方给自己的感受是什么:“可能事情不是这样,但我难免会认为……”
给大家一个有效沟通的机会,不要把“我以为”咽进肚子里却埋怨对方不讲理。
3、试过很多沟通方法,对方执己见到底,还可以借助外在的力量,来影响和缓和僵局。比如身边人、社会新闻、电影、书籍里的例子。
4、自己的所有努力对于面临的僵局全部失效,那就听从自己的内心,不管做什么决定才不会后悔。
是不是觉得相处很累?
世界变化这么快,观念冲击加大,矛盾的频率也迅速增高,不投入精力哪能那么容易携手前行?
要把最宝贵的精力用在最在乎的人身上,轻轻松松只会成为最完美的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