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

2018-04-27  本文已影响0人  果汁晨曦

历史会有多大的存在感,在《全球通史》开篇就提到新世界需要新史实,我们因现在的需求来选择,解读以往的历史。慢慢的时间长河里有些史实已经不再需要了,就像《最后的耍猴人》,《尘埃落定》......这些书里反映的一种现实,以往的理所当然变成了无关紧要,习俗、生存方式、体制......一切有关于过去的,都会成为历史,而历史则根据需求如何被选择适应于当下的改变,和作为泛黄的书卷永远的存在某个书壁上随着时间被最终的遗弃。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保存多久,还能带着多少的历史的精气神,还能在逐渐的时下文化侵蚀中保留自己的本质不变?也仅仅像长城一样的实体建筑能够坚持长久,不断述说那一段过去。可是时代会给出主流的答案:因时而变,因地制宜。如果仅为历史而打抱不平,这不免陷入了钻牛角尖的地步。然而,历史的被选择与遗忘仅是适应时代的改变的原因吗?有文字记载时才有可以追忆的历史,至于远古的氏族时代以上往往更多的缺乏资料不能成史,以至于中国的夏朝一直不被承认存在。中华上下五千年,可以作为典型的代表了。这里要提到我们自身的原因。现在普遍认为人的大脑开发度不及10%,还不如海豚高。这也证实人脑的容量是及其有限的,并受时间的限制,所以会产生现在的各种机器来存储和运算。但机器再高明也还是人作为主导(即使现在如此,未来说不定了),人脑对信息的存储终究有限,并且容量极小,这就限制了信息的处理与计算,会有些记忆而更多的信息是会被遗忘。讲这些是为了证明,五千年的历史就已经是这种程度,现今人类步入信息技术时代,数据的大爆炸已经不是人脑可以承受的了。这就意味着,如果有下一个五千年,势必是对过去信息的一次大清洗,历史就将失去它本来的意义。事实上,科技的飞跃发展逐渐方便衣食住行各个方面,而在文化思想领域更是便利快捷。然而就是这种便利与快捷,文化的普及,在这个时代激变的位置,不由地让人深思历史作为过往的事件,它还会有多大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它是否会作为一个变种而延续下去?这个答案和对以后的预测,最终的决定权在哪?是人类自身,还是已经超脱了控制的范围,并由日后的科技发展水平对人类社会的反作用所决定,或者都不是?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