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影视心理

幸福不是看你得到什么,而是看你可以失去什么?

2016-09-29  本文已影响557人  高浩容

[心结] 明明互相深爱着对方,为什么我内心还是很害怕?

某个夜晚,我收到一位朋友的信息,她希望能跟我聊聊。多年没有联系,我毫不犹豫的和她通了电话。

几年前,她离了婚,从失去自我的婚姻中走出来,恢复单身生活,重新掌握自己人生的方向盘。之后她交过许多男朋友,寻寻觅觅间终于遇见真命天子,一位年长十多岁的男士。这位男士和她一样离过婚,且育有一位届龄小学高年级的女儿。

三人相处起来并没有任何不愉快,男友的女儿也很喜欢这位阿姨,但朋友告诉我,她在这个三人世界中喘不过气,她甚至有点害怕跟男友的女儿单独相处。对于未来和男友的生活越发亲近,她对未来充满迷茫。

若想逃离这份恐惧,等于要疏远男友的女儿;假使和男友的女儿疏远,很可能意味着这段得来不易的感情将走到尽头。

「我在害怕什么?是不是我其实不喜欢那个孩子?可是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其实一切都很好。唉!我觉得自己好不对劲。」朋友将问题归咎在自己身上。

在我的经验中,当一个人不断将焦点放在「恐惧」上,走不出来,其实有个后门能够让我们趋近于问题的本质,来谈者的内心,就是和恐惧实为一体两面的「幸福」。

§ 选择不难,难的是带着选择的结果活下去

对谈中,我和朋友聊起一部电影,《妙比生花》(The Words)。

这是一部探讨抉择与后悔的电影。电影由三个时空背景的故事(毋宁说三位作家的形象)连结在一起:

1.志得意满的中年作家:

Clay是一位事业有成,和妻子离异的作家。在一场新书朗读会上,年轻貌美的神秘书迷Daniella挑逗着Clay,两人从会场来到Clay家,讨论他的新书《The Words》当中情节。

2.郁郁不得志的失意新人:

《The Words》书中情节描绘年轻不得志的作家Rory,在和新婚妻子Dora到巴黎渡蜜月时,偶然买了一只旧公文包。

回到纽约后,Rory的写作生涯始终没有太大的进展,直到他在公文包的夹层中看见一迭陈旧的不知名手稿,手稿载着一篇非常动人的故事,Rory禁不起手稿的诱惑,将手稿逐字通过计算机打印出来,送给出版经纪,没想到所有读过这篇作品的人们,包括妻子、出版经纪和所有读者皆深受感动,Rory因此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人作家。

就在Rory沉浸在功成名就的喜悦之中,一位神秘的老人出现在他身边,这位老人正是手稿的原作者。这位老人没有敌意,也没有要跟Rory索取任何报酬,而是将自己写下这篇故事的背景告诉Rory。

3.放下打字机的老人:

手稿的真正作者,(底下简称「他」)是一位只受过基础教育的美国年轻人。他在二战时被派往巴黎服役,从战友身上学到阅读的乐趣。期间认识了巴黎一位女服务生,他们之间很快的燃起熊熊爱火。尽管中间一度役毕归国,他仍对女孩念念不忘,最后回到巴黎和她共组家庭。

阅读的乐趣化为写作的热情,他一面担任记者养家,一面开始书写小说。然而,女儿的猝死使原本幸福的家庭变调,妻子受不了内心的折磨,回到乡下休养,他则在孤寂的生活中写下了一篇悼念两人相知相守的作品。

带着作品,他到乡下寻找妻子,妻子在偷偷看过他的手稿后,选择和他重新开始。然而,妻子明明读了手稿,却说自己并未读过,还将手稿藏了起来。

自认为写出一篇杰作,原本兴冲冲要跟妻子分享,甚至要靠这篇作品改变生活的他,因此情绪失控,对妻子咆啸:「失去女儿的不只有妳!」勾起妻子伤心的回忆,两人从此彻底分手。之后老人再也写不出相似的作品,回到美国过了半辈子平凡的生活。

§ 恐惧与幸福:越是幸福啊,就越是害怕

与Rory的灵魂抗争的,是他自己的价值观,指引着幸福与毁灭、快乐与痛苦的道路,这两条路皆根于我们的「想象力」。

中世纪哲学的认识论区分人的认识过程,可以分成「内感官」「外感官」两个连结的区块。外感官指的是通过身体:视、听、嗅、味、触所得的感觉与料。内感官指的是综合、想象、记忆、驱利避害,对感官与料进行内化的作用。

幸福感和恐惧感,两者密不可分,在于它们都是一种内在感,而且和内在感中的「想象力」结合在一起。

金钱对某些人来说能带来幸福感,对某些人则没有任何作用,恐惧亦然。因为人的想象力,使得我们对单一事物或感觉有了专属于自己的内在感受。也因为如此,幸福和恐惧都能无限放大。

一位单身女子在暗巷中行走,任何一个黑影都可能让她想象背后跟着一位身穿大衣、怀中揣着一把利刃,随时打算将她按倒在地上的暴徒。如果是一位刚看过恐怖电影的孩子,影子可能引发他把影子想象成鬼怪,或是幽灵之类的物体。

有时,我们无法从一段失败的感情中恢复过来,困住我们的除了过往经验,更大的原因来自过往经验,造成我们对当下新的情况出现时,我们投以根基于过往经验的想象。

简单说,这是一种投射,一种防卫机转。通过防卫机转,我们在保护自己的心灵,避免二次伤害。然而,过当的保护,就像失控的想象力,可能使我们让自己更难踏出人生新的一步,陷在想象的泥沼中无法脱身。

§ 幸福来自幸福感,但幸福不等于幸福感

Rory在跟老人谈过之后,内心始终揣揣不安,他向妻子、经纪人吐露实情,尽管他们都对Rory深感失望,却同时也要他保守这个秘密,继续过日子。可是Rory没有办法走出来,因此他去找老人,希望得到谅解,并给予老人希望的一切报偿。

老人告诉Rory,「我们人生中会做许多选择,最难的是带着这些选择活下去。」Rory问老人,如果什么都不要,为何又要告诉他实情,老人又说:「生命的喜悦与苦乐使这一切文字降生,你拿走了文字,便要承担当中的苦痛。」

谁捆绑了Rory的命运?老人、老人的作品,还是道德感?老人的话语让Rory从自己的天真中惊醒。他不愿意承担生命的苦痛,以至于他把痛苦带给身边的每一个人,而不是将痛苦内化。

生命本来就有许多不可承受之轻,每个认真活过的人都曾犯了某些难以原谅自己的错,并在心中藏有某些秘密,但生命不是小说,无法重来。

就像老人对当初自己失言,赶走了妻子而后悔。即使有天和妻子在月台巧遇,但他们都已经不是当年的自己,各有各的家庭。

Clay面对Daniella质疑他写的是不是自己的故事,Clay告诉Daniella:「你必须在现实与小说中做出选择,它们两者非常相似,但永远不会是同一回事。

人天生有根于想象力的幸福感,就像人天生有眼睛,才能看见东西。因为有幸福感,我们能感受幸福,却也同时能感受不幸。但幸福感永远无法等于幸福,想象必须依靠一个实存的事物,才能成为永恒。

有些人靠毒瘾换取快感,但毒瘾本身却造成更大的痛苦与对快乐的剥夺,所以带来的不是真正的快乐。

当我和朋友对谈,她发现自己其实过得挺幸福,但她的想象力却让她抗拒着这份幸福:

有时当人们过得太幸福,幸福到自己都不相信,我们反而会害怕幸福。然后我们会开始吓自己,打预防针,这样当幸福哪天真的离去,我们就不会受到如过往一般强烈的伤害。

§ 你宁愿活在小说式的幸福想象,还是酸甜苦辣的现实世界?

恐惧感是真的,恐惧的事件却不是,当我们的意志力任由想象力放肆,我们就会被自己想象的恐怖故事吓住,无法挪动脚步和双手去紧握幸福。

老人告诉Rory书写稿子的初衷对他的人生很重要,而非稿子本身,甚至不在乎跟Rory争取著作权或实质利益。我想这和当初妻子藏起他的稿子,背后有相同的动机。该遗忘的事情,无论多感人肺腑,都是陈迹。

而当灵感带来的野心蒙蔽了老人对妻子的情感,他对妻子做了无可挽回的事,失去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宝贝。

他说了故事,放过了自己。Rory不断的找人诉说自己内心的罪恶感,不断和身边的人乞求原谅,这其实是一种孩子般的任性,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内心想象力的骚动,想让别人为他承担责任,而不是勇敢的带着伤口活下去。

我想起电影《赎罪》(Atonement),女主角成为作家,写下happy ending的爱情故事,是为了弥补当年自己诬陷姊姊情人,导致两人最终天人永隔的悲剧。通过自己的笔,改写无可挽回的现实,使两人相守一生的愿意在书中成真。

没有人能肯定Clay笔下的Rory是他自己年轻时的写照,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诠释。当Daniella问Clay:「你希望的结局是什么?」Clay脑中浮现的是Rory拥抱妻子的画面。

即使如此又如何?年轻的Daniella和Rory,他们把自己的心力局限于单一的感受上。但对处事早已成熟的Clay而言,偶尔于夜阑人静浮现的往昔片段,不再足以绑架他的人生。

他不会跟年轻的Rory一样放纵自己在罪恶感之中,他品尝红酒,而非酗酒。他不会选择用伤害自己的方式逃避问题,或是对周遭的人哭哭啼啼。如同那位埋首于花花草草的老人,过好自己的日子,生活还是得继续。

什么是现实,什么又是小说?

什么是幸福,什么又是不幸?

决定权都在我们自己,现实是我们改变不了过去,绝大多数的事情都不受我们控制,但我们能决定自己的心态。我们能选择用何种方式面对自己的回忆与想象,我们能选择解读自己人生的方式。

[解语] 对某些人而言,垄罩头上的是无垠的黑夜,但偏偏有人能在黑夜中发现美丽的星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